從事網絡安全工作需要三點特質,一是不輕言放棄,二是要有長期的訓練、準備,三是注重團隊合作,不是以企業、國家為單位,而是網絡空間的每個人。
隨著網絡環境向云端遷移,傳統的邊界防護的有效性持續下降,防守的重心逐漸向云端偏移。比如云端分析、過濾的DNS安全服務。可以說,大量安全服務將來自云端。此外,內嵌入應用中的信任(即開發安全),也會是重要變革方向。
從安全架構維度來看,網絡、終端、云、應用,都需要確保安全性。特別是通過電郵傳播的惡意軟件,要足夠重視。云安全是相對較新的領域,云應用的訪問安全,容器、應用間的API調用安全,都是需要額外關注點。這些,都需要深度威脅情報,提供系統性的支持,以及規則、策略的統一管理和快速更新。這對于應對“下一輪”攻擊至關重要。
威脅、攻擊、團伙是全球化的,盡早發現、遏制的能力,需要在全球范圍內有跡可循。思科Talos威脅研究團隊,是思科在安全研究方面的重要力量。對比同類團隊,Bret Hartman認為,思科在網絡層面的視野,思科Talos團隊人數(全球超300人),以及遍及終端、網絡、應用、電郵等多角度的安全數據,都讓思科Talos在能力上有更為突出的優勢。從全球的安全態勢視角,保護不同環境中的全球客戶。
思科安全對零信任的理解
零信任的愿景是讓網絡安全賦能 IT 轉型,當訪問無處不在,從任何設備連接到任何應用程序的所有用戶都能實現安全訪問。
過去,安全部署是在一個集中的網絡環境里,因為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執行安全保護策略;而現在,作為一家公司,無論員工在哪里工作,使用什么服務,都需要處于被保護狀態。換句話說,在任何一個分散的、零信任的網絡環境里,無論是數據中心、云端、還是分支機構,客戶都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安全保障,讓安全無處不在。
零信任打破了原有對用戶的默認信任機制,尋求證明用戶、設備、應用和行為的可信性,而且對每個用戶的信任驗證是持續的。
零信任的模式有很多益處。比如:防止網絡內的威脅橫向移動、幫助解決"內部 = 默認可信"這種不再有效的舊模式、降低未經授權的訪問風險、幫助以更高的精度對可疑訪問進行檢測、改善最終用戶體驗和整體工作效率等。
Bret認為,實現零信任有三個關鍵點:工作團隊、工作負載和工作場所/環境的信息。大多數中小企業安全團隊沒有足夠的員工,云服務或網絡服務商應能提供相應的能力,通過與安全服務商合作。
思科希望無論企業在哪里,使用何種的云服務供應商,都可以輕松擁有一致的網絡安全能力,這包括整合全球威脅全景后統一的安全策略和威脅的可見性。
未來,思科在云端的安全能力,如惡意文件過濾、事件響應等,以及應用安全、物聯網安全上,會有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