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與雄安僅一字之差,兩個國家級新區有一個共同目標:打造智慧能源城市。
2017年11月,貴安新區建成國內首座“1+3”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站,并投入試運行。不久,雄安新區派出代表團到該能源站考察取經。2018年,雄安新區新能源的大量應用、分布式的規劃布局以及智慧能源的多樣利用,正從圖紙走向現實。
貴安新區“1+3”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站試運行至今,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高度認可。省住建廳、省發改委、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等部門將該項目列為“貴州省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貴州省綠色金融創新示范項目”,建行、農行等金融部門給予10億元授信和融資支持。
該項目技術居國內領先。運用專利技術15項,首次采用空氣壓縮儲能在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應用、多能互補分布式智慧能源綜合管控技術,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貴安電投(綜保)公司通過該項目開發建設,已掌握核心工藝技術,形成一套集開發、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完整商業模式,具備復制推廣條件。
該公司黨委書記王宏告訴記者,所謂“1+3”多能互補,即“1種清潔能源(天然氣)+3種再生能源(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空氣動力儲能)”互補,將水源熱、光伏熱和空氣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轉化為冷氣、熱水、蒸氣和電力等形式,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8月26日,記者沿貴安新區黔中大道來到貴安云谷分布式能源中心,實地參觀了這座“國內首座”能源站的神奇。在地下層,燃氣發電機組、空氣發電機組、空調冷熱水循環泵、生活熱水回水泵、螺桿式水源熱泵、離心式水源熱泵、各種不同顏色的管道等設備正常運行,每天源源不斷向園區居民區、酒店、商場、工廠等提供定制化冷、熱、電、蒸汽、生活熱水等綜合能源供給服務。
據介紹,在貴安新區,河水溫度與氣溫相比,夏季低10至12度,冬季高8至10度。利用水溫與氣溫差作為熱交換來調節制冷制熱系統,可節約能源40%。這僅僅是記者“聽得懂”的一項新技術利用。
“運用這套系統,節能環保,還節約酒店經營成本,真好!”洲際貴安智選假日酒店工程安保部經理楊春巖說:“采用貴安云谷多能分布式能源中心供給的空調冷暖和生活熱水,每個房間每天費用才8元,與傳統供能20多元相比,節省了一大筆開支。這套系統智能化程度高,4個人就可以完成整個酒店全天24小時的空調冷暖和生活熱水運行和檢測,比之前減少了一半的人力成本。”
據介紹,分布式能源站單方造價與中央空調相比,每平方米可節約100元,項目建設成本可減少45%。民用方面,以120平方米住房為例,貴陽市住宅小區冬季供暖3個月費用約為3600元。采用互補分布式能源集中供冷、供暖,全年費用約為4000元,大大降低用戶能源使用成本。
貴安綜保區(電子園)管委會、貴安電投(綜保)公司規劃建設的“貴安新區云谷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中心項目”,擬建設10座能源站和1個智慧能源控制中心,總投資20億元。全部建成后,可實現清潔能源與再生能源并網運行,可保障國家電網停電情況下區域內短期供能需求,發揮“削峰填谷”效應,保障貴安新區馬場科技新城43平方公里22萬人口的安全集中供能。
與常規能源系統比較,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貴安新區供能污染物的零排放,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7856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4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8928噸,減少粉塵排放271噸。
“新區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不能降格以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6月17日視察貴安新區時的殷殷囑托。王宏告訴記者,打造智慧能源城市,既是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生動實踐,也是新區實施大數據、大生態戰略對環保和能源保障的剛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