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網溫州供電公司與中國農業銀行溫州分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由溫州供電公司開發的智慧小微園綜合能源服務平臺提供的企業綜合用能數據,可以作為企業經營融資及信貸虛擬擔保品,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建設“三型兩網”,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泛在電力物聯網隨即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
溫州的智慧小微園綜合能源服務模式,正是一項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踐。今年以來,溫州供電公司緊抓溫州傳統優勢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電網基礎設施、能源數據、客戶群體、企業品牌等特有資源優勢,推動內外部業務融合,因地制宜、先行先試,大力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落地試點和商業模式驗證,取得了系列成果。
瞄準潛能 小微園智慧服務落地啟動
自2013年起,溫州便率全省之先啟動小微園建設,截至2018年,全市小微園總產值已超過240億元。今年,我市再自我加碼,推出“百園萬企”小微企業園示范引領工程,要求原先分散的中小企業要逐步進入小微園區實現產業集聚,以規模效應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溫州供電公司先行先試、因地制宜,聚焦小微園區,以國網公司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試點為契機,建設智慧小微園綜合能源服務示范工程。
7月初,在充分調研與商談后,溫州供電公司將瑞安市閣巷小微園和平陽縣蕭江輕工園作為第一批試點,推進智慧小微園綜合能源服務模式。該公司在園區企業配電房回路部署智慧采集終端,采集供用電數據,實現用戶用電情況的全面感知、精準分析,并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形成多應用場景方案,滿足未來用戶的發展需求。
“這項建設,最終可為政府達成能源‘雙控’和‘畝均論英雄’目標提供決策支撐,為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智慧引導。”溫州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主管蔡怡挺介紹。
智慧監管 滿足用戶多維度應用需求
“三騰塑業有限公司表計通訊異常”“牧狼人工藝品公司功率因數時而過低,建議增加功率補償設備”……8月30日,在溫州綜合能源服務監測中心,企業用電異常報警歷史信息、搶修資源、用電建議等信息滾動播報。接到監測中心發出的無功電量異常分析報告后,瑞安閣巷園區電力設備運維班迅速擬定工單,并開展專項檢查。
基于海量分鐘級的企業用能數據,為入園企業提供設備運維、能源托管服務,是智慧小微園綜合能源服務最基本的內容。集中精細監測能效數據后,園區企業可以不再配備專職電工,全權委托平臺持有方進行電力設備運維,按年付費,減少企業電力設備運維成本、提高運維質量;而園區可以監測企業用能,掌握生產線、空調、辦公和住宿等各回路的能耗數據,實時為企業提供能耗匯總表,通過比較算法實現同行業數據對比,提供用能優化建議。
“通過對電能質量進行實時監控和診斷分析,我們可以及時發現產能落后的企業,幫助園區進行電能治理,進行綠色發展規劃。”溫州供電公司營銷部主管陳奔介紹,比如結合園區清潔高效能源需求,可協助園區規劃建設分布式光伏、充電樁、智慧路燈;還可為園區提供儲能建設規劃,從裝機量和投資回報率方面給予從規劃、建設到運行維護的最優方案。
“根據平臺提供的能源數據分析和建議,我們計劃回收園區內的空氣壓縮機,建立集中式空壓站,解決單臺空壓機效率低、能耗大的問題,按目前規劃,兩年就能回收成本,創造收益。充電站、屋頂光伏和儲能的建設也在計劃中。”平陽蕭江輕工業園區負責人陳廣委介紹。
未來,智慧綜合能源服務模式將覆蓋溫州300多個小微園,基于物聯采集的能效數據還可為企業提供電費貸、資產維保保險、配電設施融資租賃等金融衍生服務,形成更廣泛的商務合作模式。
自動電網 為智慧服務插上翅膀
配電網是連接主網、客戶及各類分布式交互終端的關鍵環節,也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主戰場,是實現智慧小微園綜合能源服務的基礎。溫州供電公司已建設覆蓋11個縣(市、區)的市縣一體化配電自動化主站,已在主城區核心區實現配電自動化全覆蓋。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共開展遙控操作1003次,遙控成功率96.44%。
依托配電自動化,溫州供電公司配電網故障查找和隔離時間大幅下降,倒閘操作時間由35分鐘縮短到1.4分鐘,故障隔離時間由79分鐘縮短到3分鐘以內,并創造了58秒內自動執行故障分析、隔離和負荷轉供全過程的紀錄;自愈線路覆蓋率達20.37%;相比2018年同期,配網變壓器停電減少70.6%,平均停電時長下降33.49%;配網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5%。
按照溫州供電公司配電自動化建設應用三年目標,到2020年,全市城農網中壓配電線路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將達到100%,實現配網主干線可觀、可測及故障精準定位和快速隔離,部分區域實現自愈。到2025年,溫州供電公司將建成具有一定自愈能力的配電網,實現架空網和地下電纜網故障自動隔離,自動恢復供電。
另外,在位于七都島的溫州首條220千伏智能電纜隧道中,也進行了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的嘗試,實現了實時監測、數據自動分析和自動或遙控操作。
這條于去年剛剛投運的電纜隧道運用了多種物聯網技術,里面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電纜光纖溫度、氣體成分、溫濕度、水位、沉降等,數據經過監控子站的先期處理后匯總到電纜智能管控中心,可自動分析數據,啟動應對措施。
“以消防為例,煙霧報警器連續3處報警后,電纜管控中心自動開啟就近的消防系統,同時啟動軌道機器人執行前端巡檢、數據采集任務,機器人可攜帶紅外熱成像儀、高清相機、有害氣體傳感器,以全自主或遙控方式完成巡檢任務,并通過圖像識別等技術進行前端處置和計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溫州供電公司電纜室主管沈國欣介紹,“隧道機器人搭載雙光云臺,每日定時進行隧道巡視,代替人工。”
5G互聯的運用,為溫州供電公司提供了一種更優的解決方案。
今年7月下旬,溫州供電公司利用5G技術,開展了全省首例無人機自動化及精細化線路巡檢。搭載5G技術的無人機可沿電力線路進行全方位巡檢,查看設備是否存在損耗、漏電等情況,并借助5G信號,把拍攝到的視頻回傳到指揮中心,實現數據采集和傳輸、遠程調度與協調控制等多種功能,滿足了智能電網發展的需求。
未來,溫州供電公司將以電能為中心,聯合銀行、企業、制造業廠商、政府等能源消費參與者,進一步尋找To C、To B和To G的契合點,培育圍繞“泛在電力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協同融合為基礎的能源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更安全、經濟、高效、便捷的綜合能源服務,實現社會、電網和客戶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