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沒有上市,所以估值的問題一直都是霧里看花,有說是1.7萬億元人民幣,有說是1.3萬億美元,如今知名院士倪光南認為華為估值1.3萬億美元沒有問題,再次讓這個話題成為熱點,那么華為真的值1.3萬億美元么?
目前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有蘋果公司,蘋果公司也是做硬件的,與華為類似。2018年蘋果公司的營收大約為1.8萬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大約為400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為22.2%;同年華為營收721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59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為8.2%。可見華為的營收、凈利潤、凈利潤率分別只有蘋果的40%、14.8%、36.9%。
由上述的營收、凈利潤、凈利潤率等多項指標都可以看出華為與蘋果的巨大差距,估值1.3萬億美元超過蘋果是不可能的。另外投資者喜歡蘋果不僅僅是因為這幾項指標表現優秀,還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家硬件企業,其服務收入占比達到22%,因此蘋果才得以與亞馬遜、微軟、Facebook、谷歌等列為美國五大科技企業之一,而華為目前為止還屬于硬件企業,與蘋果更是無法相比的。
如果將華為定位硬件企業的話,硬件企業的估值只會更低,要知道做到了全球PC老大的聯想,其營收達到500億美元,然而目前它在香港的市值僅有676億港元,不到100億美元的市值。當然與聯想相比,華為的營收、凈利潤、凈利潤率都要優異太多,兩者也沒有太大可比性。
與華為有較大可比性的其實是小米,兩家企業都偏向硬件企業,同時又是業內的佼佼者,相似性還蠻多的。小米2018年全年營收1749億元人民幣,凈利8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為4.9%,目前市值為2112億港元,換算為美元大約為269億美元。
2018年,華為的營收、凈利潤、凈利潤率分別為小米的4.1倍、6.9倍、1.7倍,按凈利潤的6.9倍應該算是相當樂觀的預期了,畢竟小米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市值與它一直定位為互聯網企業有關,而華為比小米更偏硬件企業,即使如此固執大約也只為1856億美元,約合1.3萬億元人民幣。
在與網友討論的時候,有網友提到,華為如今的發展路子倒是與IBM頗為類似,那么以IBM做比較又會如何?IBM在2018年的營收、凈利潤、凈利潤率分別為795.91億美元、87.28億美元、11.0%,華為的營收、凈利潤、凈利潤分別為IBM的1.3倍、99%,74.5%。華為僅有營收超過IBM,IBM的市值為1191億美元,可見如果華為估值為1.3萬億元人民幣已是高估了。
近期《雷克薩斯·胡潤百富榜》給華為的估值為1.2萬億元人民幣,這一估值與1.3萬億元人民幣接近,柏銘科技認為從上述這些對比可以看出華為估值為1.3萬億元人民幣應該算是相當合理的了,斷然不可能達到1.3萬億美元,倪光南院士認可的華為估值1.3萬億美元顯然過于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