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高端技術產品正不斷應用于城市的管理上。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中各行各業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近日,記者在四川省成都市看到,一輛應用了“5G+云+AI”技術的巡檢車輛正行駛的二環高架上,對路面進行實時監測,并將路面狀況通過4K超高清視頻迅速回傳到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道橋監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成都道橋監管中心”)的監控大屏幕上。通過5G切片技術、云的存儲和算力以及AI分析能力,成都道橋監管中心能快速判別沉陷、積水、坑槽、裂縫、破損、網裂等主要道路病害。
像全國其他城市一樣,在進行數字化升級前,成都道橋監管中心主要靠人工日常巡查來識別道路病害,發現病害后人工派單,再進行維修。不過,人工巡查有很多弊病,首先是人工識別病害能力弱,識別度不高,通過經驗判斷病害往往不夠及時,等到真正發現時很可能已經從小問題發展為嚴重問題。其次,人工下單維修周期長,加上許多道路只能夜間施工,最快也要三天完成,存在安全隱患。為推動5G在城市管理領域的融合應用,進一步提高橋梁養護管理水平和效率,促進道橋管養工作的精細化、智能化、專業化,成都道橋監管中心今年7月與中國電信天翼云合作,發布了國內首個“5G+云+AI”智慧監控商用項目。
事實上,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許多問題正在困擾著城市管理,這些新技術的融合應用,無疑為城市治理注入了新的信息化、智能化元素,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大潮中,電信運營商成為不可缺失的一環。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智慧城市行業總監馮濤表示,作為云服務領域的“國家隊”,中國電信天翼云早已做好準備。他說,中國電信在全國擁有80%至90%甚至更高的地域覆蓋,具備支撐各類智慧城市的網絡條件。同時,中國電信天翼云和合作伙伴一起,能夠提供從規劃、咨詢、遷移、服務一整套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此外,中國電信還整合光纖網、無線網、物聯網和衛星網等網絡技術,建立了一張天、地、空三位一體、云網融合的城市泛在感知網絡,使城市的基礎設施具備全面感知的能力。
作為全國六個5G試點城市之一,中國電信成都公司已完成成都二環高架的5G網絡全覆蓋。得益于這一優勢,利用5G網絡的低時延、高帶寬的優勢,天翼云將道橋的識別4K視頻高速上傳,避免了卡頓、丟幀、拖影的情況,確保在后期AI分析和云計算時能及時收到準確的數據。收到數據后,通過天翼云提供的海量算力,讓已經建立的病害識別模型進行快速識別。例如,如果一旦發生橋梁超限的情況,橋梁健康檢測系統會自動進行風險提示和預警,同時對系統數據進行分析,生成相應的分析報告。
最后,通過信息發送系統回傳積水、裂縫等病害信息,并通過自動派單系統直接推送給維修人員,整個業務從傳出視頻、發現病害、自動派單、維護、回單,形成了一個閉環。成都道橋監管中心信息管理科科長范興華說,經過一年多使用,這一項目收到了良好成效。今年9月13日,成都市普降暴雨,安置在清水河大橋的一個智能識別積水的點位,就及時檢測到了積水的出現,并將測算出的積水面積等數據快速回傳到成都道橋監管中心監控大廳的屏幕上,為清水河大橋的安全通行掃清了障礙。
“以往,我們需要派人到現場去巡查,發現積水較大、較多的點位后,再進行處置。現在,‘5G+云+AI’智慧監控技術不僅能自動發現問題,且很快判斷出了積水面積,這是個很大的突破。”范興華說,中心接下來計劃與天翼云探討構建更多的合作場景。業內人士表示,城市橋梁健康監測信息化和巡檢信息化是建設智慧化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只是5G的一個具體應用。未來,5G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結合,還可以在垃圾分類、環衛設施、井蓋監管等智慧城市管理其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