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海宣近日,美團無人配送車在北京順義區、海淀區投入使用。這輛車身迷你的黃色小車,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疫情期間,類似這種能夠減少人員直接接觸的無人車,正在不少地區發揮作用。
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0日,已經有華為、京東物流、美團、一清創新、行深智能、新石器、坎德拉、智行者、白犀牛9家公司的無人車出現在武漢市以及其他地區。這些在特定區域工作的無人車大多負責醫療物資、外賣配送以及清掃消毒等工作。華為與東風汽車聯合開發的5G無人車,則可以運輸醫護人員。受疫情變化影響,預計越來越多的無人車將會出現在醫院、隔離區內。
此次疫情中,京東物流研發的智能配送車是最早一批在武漢投入使用的無人車。據了解,武漢第九醫院是武漢市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定點醫院,院內收治了大批確診患者,處于本次疫情的核心區域。距離醫院600米的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幾乎撐起了第九醫院醫療物資的配送工作。
除了在疫情中心運送醫療物質,無人車的用途還有很多。一清創新的“夸父”無人駕駛快遞物流車,成為山東某市疫區物流的主力,負責為市區運送蔬菜,每車單趟可配送1500斤蔬菜瓜果。新石器公司的無人配送車,此前在北京、西安、深圳等地的公共場所負責分發口罩。智行者推出了無人清掃消毒車,可以負責室內外的清潔工作。
美團無人配送車的出現,則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受疫情影響,“線上買菜”成為不少人的首選購物方式。美團日前發布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蔬菜、肉食海鮮等各類食材銷量的平均環比增幅達200%。
無人配送車的出現,減輕了快遞員們的工作壓力以及感染風險。在京東物流無人車投入使用時,武漢仁和配送站的到崗率只有60%。加上快遞數量增多,快遞員的工作量很大。美團則表示,由于訂單集中,美團買菜站點的分揀、打包人員及騎手都較為緊缺,運力緊張,“無接觸”配送的需求也進一步擴大。
除了減輕工作量外,全程“無接觸”配送,是無人車能夠引起重視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間,許多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快遞員不能入內,無人配送車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另外,像武漢市第九醫院這些地方,配送人員的感染風險很大。這些限制,使人們意識到無人車的重要作用。京東物流數據顯示,目前每天有10-20單來自武漢第九醫院的訂單,其中50%-70%是由無人車配送。
這并不是無人車首次在疫情中發揮作用。早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具有類似作用的運輸機器人便已經出現。當年,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發的“愛姆”運輸機器人,在2003年5月陸續開始投入使用。該運輸機器人一次最多可運送物品30公斤,充足電后能夠連續工作3個小時。經歷十幾年發展,此次投入使用的無人車在響應速度、規模、質量上均有了明顯提升。
除了受疫情困擾的中國,無人配送車最近在美國地區的落地也有了新進展。2月6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批準自動駕駛汽車初創企業Nuro在未來兩年中部署最多5000輛低速自動駕駛電動送貨車。這是一種自動駕駛的低速送貨車,設計旨在完成短程旅途,并只在預先繪制好地圖的社區街道上行駛。
這是美國監管機構首次批準類似的項目。在獲批之前,Nuro與美國政府進行了3年的對話。盡管NHTSA此次提出了嚴苛的批準條件,自動駕駛配送車在美國的落地還是有了新進展。由此來看,無人配送車有望在中外地區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大趨勢。
不過,在越來越多無人車在疫區投入使用后,有業內人士也提出了一些質疑。例如,現階段無人車的前期裝配、操作比較復雜,這是否額外增加了抗擊疫情的工作量?面對更為復雜的醫院環境,無人車能應對嗎?如何做好無人車的消毒工作......
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日前,智行者CEO張德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最初曾準備為武漢的醫院提供無人化車輛,最終考慮到疫區的復雜情況以及參與調配無人車工作人員的風險,這一計劃沒有得到實施。
另外,上述這些專注于無人車領域的企業,大都處于起步階段。除去華為、京東、美團外,其余幾家公司均在5年內成立。其中,專注于物流配送的無人駕駛公司白犀牛,在2019年剛剛成立。疫情期間,這些公司的無人配送車、機器人出現在各疫區,才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