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子穿長頸鹿充氣服去醫院掛號)
文/網易智能抗疫報道組
疫情當下,不少人身體抱恙卻對上醫院感到糾結。
有人擔心,去過醫院會不會成為密切接觸者?對此,《北京協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大眾防護問答》中提出,目前發熱患者有專用通道,疑似或確診患者有專門的隔離區域,因此去醫院看病接觸到感染者的機會并不會顯著高于其他相對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患者僅去醫院看病并不會成為密切接觸者。
盡管如此,特殊時期,疫情期間患病如何鑒別是否需要上醫院?特殊人群又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做到安全就診呢?
一、普通非發熱患者
對于普通非發熱患者,醫生建議優先使用在線咨詢。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互聯網診療咨詢平臺在行動,包括好大夫在線、平安好醫生、丁香園、春雨、微醫等在內的互聯網診療平臺推出了線上義診、健康科普宣教、心理咨詢等服務。
對于慢性病穩定期的患者,盡可能減少去醫院就診,使用線上咨詢。目前,許多醫院最多可為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肝病等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一次性開三個月的藥。若患者是老年人,家人還可持其身份證、醫保卡等證件代為開藥。
如若需要前往醫院,盡量事先網絡或電話了解擬就診醫療機構的情況,并做好預約和相應的準備,熟悉醫院科室的地點和相應的就診流程,盡可能減少就診時間。前往醫院的路上盡量選擇私家車或者網約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患者和陪同家屬均應該全程佩戴口罩。
二、急癥患者
冬春交替之季,溫差較大,既往有糖尿病或者有冠心病基礎的人很容易誘發心梗,危及生命。對于此類有基礎病灶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現心慌、頭暈、胸悶等,屬于突發的內科急癥,一定要馬上就醫。
此外,如果出現突然肚子痛、又漲又硬、拉不出大便等外科急癥,也千萬不要自己硬抗,很容易出現重癥胰腺炎或者腸穿孔,嚴重的會危及生命,一定要馬上就醫。
三、輕微發熱或呼吸道癥狀人群
對于輕微發熱或呼吸道癥狀人群,在特殊時期,一定要向就診醫療機構反映情況,不明原因發熱的患者需要先經過發熱門診篩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方可根據情況到門診就診。只有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患者才需要進行隔離觀察。
四、兒童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王荃指出,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明顯的病情變化,如果一味的在家生扛,諱疾忌醫,可能會耽誤病情,甚至導致不良后果。
醫生建議,無論什么年齡的孩子,只要發熱超過三天,就應該及時就診。另外,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孩子出現急性肢體活動障礙,意識改變,或者是外傷導致明顯的出血,這些情況都應該及時就診。
如果孩子這次生病出現了跟以往明顯不同的癥狀和體征,尤其是當孩子出現了精神反應弱、頻繁嘔吐,大便次數明顯增加或者是膿血便,吃奶減少甚至拒奶,尿量減少、發熱伴新發皮疹等情況,或者出現了持續固定部位的腹痛或包塊,煩燥、哭鬧,而且不易安撫,喘憋、呻吟,出現呼吸增快,甚至出現了呼吸困難,面色變差、意識障礙、抽搐等等,都應該及時就診。
五、精神障礙患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影響。對于居家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我們需要更加嚴格的管理治療和社區看護。
對此,衛健委發布通知,要求各地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要主動了解患者服藥需求.協助采取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郵寄藥品,或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管理小組代取藥、送藥上門等方式,幫助患者持續藥物治療。
對于出現明顯精神癥狀、情緒暴躁、或行為沖動等病情不穩定患者,綜合管理小組可聯系上級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通過電話、網絡咨詢等方式,由精神科醫師給予居家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對于需要緊急處置的患者,綜合管理小組應當協助送至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就醫。
對于收治患病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醫療機構,如不具備精神科疾病診療能力,應當及時請精神科醫師聯絡會診。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指定轄區內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承擔對應的聯絡會診工作。
結語:
疫情期間,一定要做好基本的防范措施,注意生活飲食規律,勤洗手,戴口罩。同時,如果身體出現狀況,不要過度緊張,但也不能諱疾忌醫,先自查情況,做出準確判斷,做到安全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