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家用電器、電腦、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及各種智能終端的需求爆發,帶來了顯示面板、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產能擴張。我國的面板產業整體規模已進入全球前三,半導體應用市場更是全球第一。然而,想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進步,在上游濕電子化學品領域,中國企業尚未攻破難關。
濕電子化學品是微電子制造技術的關鍵性材料,在顯影、蝕刻、清洗等工藝中必不可少,直接關系到下游產品質量。由于處于精細化工和電子信息行業交叉的領域,其專業跨度大,技術門檻高,被德國、美國和日本的知名企業占據著高端市場大部分份額。
中國的濕電子化學品行業起步較晚,目前在中低端市場已發展成熟,廣泛應用于太能電池生產環節,市場競爭激烈;而顯示面板、半導體等行業的需求仍然依賴進口。
格林達主營的濕電子化學品產品在顯示面板、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三大領域均可應用。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格局,格林達如何在看似“進退兩難”的局面下找準自身產品定位?它能否代表國內企業向高端市場邁出第一步?
中國市場復合增速近30%
2018年,全球濕電子化學品在三大市場應用量達到307萬噸,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至388萬噸,復合增長率約 12.42%。隨著全球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業產能逐步向亞洲轉移,與之配套的濕電子化學品企業也將重心轉向亞洲市場。
中國的濕電子化學品行業雖然起步晚于歐美國家,但隨著近年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加速,市場需求增幅遠高于全球水平。預計到2020年,我國濕電子化學品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47.04萬噸,占全球份額的37.8%,復合增長率達到27.46%。中國將成為濕電子化學品最活躍的應用市場。
從各領域的增長情況來看,顯示面板的需求增長最明顯,其規模已擴張至2016年的3倍。當前,LCD面板和OLED面板在終端應用上“齊頭并進”,成為濕電子化學品市場擴張的主要驅動力。
LCD面板的增長得益于大尺寸智能終端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喜愛,如大屏液晶電視等。隨著韓國、臺灣地區新建LCD顯示面板產線速度減緩,國內廠商開始異軍突起。2018年,京東方集團電視面板和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分別為5430萬片和3730萬片,出貨量位居全球首位。液晶顯示面板尺寸加大,刺激了濕電子化學品的大規模應用。
OLED顯示面板相比于LCD顯示面板,具有省電、響應時間短、耗電量低、對比度高、輕薄等優勢,在小尺寸領域已逐步替代LCD面板成為新潮流。未來,隨著智能手機中全面屏和屏下指紋應用普及,VR/AR顯示器和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逐步推廣,OLED顯示屏將會迎來更多元的應用場景,有望出現爆發式增長。
由于生產工藝比LCD顯示面板更為復雜,所需工序更多,單位面積OLED面板的濕電子化學品耗用量也會更多。
顯示面板應用增長對濕電子化學品的需求推動作用強大。同時,顯示面板生產工藝復雜,更新換代迅速,其濕電子化學品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高端產品,比如TMAH顯影液。
雖然中國市場空間廣闊,但在濕電子化學品的高端產品上,中國企業并不占優。
高端市場外企林立
國際上,濕電子化學品的應用始于20世紀60年代,早于中國十幾年,因而最先進的技術被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壟斷。目前,國際上制備了SEMI G1至SEMI G4不同等級的濕電子化學品標準,領先的企業在G4等級技術上趨于成熟,并在G5等級已有突破。
全球濕電子化學品的第一大市場份額,由歐美傳統老牌企業產品占領,其市場份額(以銷售額計)約為33%。德國的巴斯夫(Basf)公司、E.Merck公司、美國的亞什蘭集團、Arch化學品公司以及霍尼韋爾公司等是其中代表。
第二大市場份額,由日本的十家左右生產企業擁有,約占27%的市場份額。其大型企業包括關東化學公司、三菱化學、京都化工、日本合成橡膠、住友化學、和光純藥工業(Wako)、stella-chemifa公司等。
第三大市場份額,主要由中國臺灣企業生產的濕電子化學品所占據,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9%。中國臺灣與韓國的部分產品已具備與歐美及日本企業競爭的實力。
中國大陸大多數企業濕電子化學品產品等級在SEMI G1至G2,部分企業在單一產品上達到SEMI G3級別,只有極少數企業個別產品達到SEMI G4級別,與世界領先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在濕電子化學品的高端產品上,國產化率僅10%左右。
內資企業的布局集中于中低端市場。太陽能電池領域由于對濕電子化學品要求相對較低,國內不少企業產品可滿足其應用要求。2018年,我國內資企業產品在太陽能電池應用市場占有率超過99%,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率較低。
高端產品技術門檻高,市場被外企層層包圍;中低端市場容易進入,但易形成同質化競爭。在看似“內憂外患,進退兩難”的競爭格局下,格林達如何做才能打造自身產品競爭力?
TMAH顯影液是“敲門磚”
格林達的產品在顯示面板、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三大領域均可以應用,但為了避免在中低端市場陷入低價競爭,其目光始終聚焦于高端市場,以TMAH顯影液為主打產品。2016—2019年,TMAH顯影液的銷售收入不斷提升,在格林達營收中占比始終保持在80%以上。
格林達為何選擇TMAH顯影液為主打產品?它為何能成為其最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在顯示面板由LCD向OLED過渡的潮流下,TMAH顯影液就是格林達為自己尋找的“突破口”。
格林達的產品市場集中于顯示面板領域,占比達到95%。TMAH顯影液是LCD、OLED顯示面板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材料之一。顯示面板作為濕電子化學品需求增長的最大驅動力,未來向OLED技術升級將帶動其需求的加速擴張。格林達以此為產品切入點,找到了廣闊的下游市場和進口替代空間。
經過多年研發投入,格林達的TMAH顯影液達到了SEMI G4的國際標準,打破了外資企業在這項技術上的壟斷,有效助推了高清顯示產業國產化進程,也確保了國產超高清 LCD、OLED顯示面板用顯影液供應的安全性。2018年,格林達顯影液的國內銷量已占國內市場需求量的43.95%。
格林達的該項產品不僅實現了進口替代,還外銷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2017年以來,其境外收入穩定保持在35%左右。并且,格林達在顯示面板領域中得到眾多知名客戶的認可,其產品已成功導入京東方集團、韓國LG集團、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中電熊貓等國內外大型面板企業。
格林達以TMAH顯影液切入高端濕電子化學品市場,其競爭優勢表現在哪里?
在國內少數幾家能生產G4級別顯影液的企業中,格林達的產能最高,達到5.77萬噸,能迅速響應下游市場需求,保證供給穩定性。
同時,為了提升客戶粘性,格林達建立了強大的技術服務團隊。在產品售后,它可以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產品技術指導,快速解決下游客戶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從而提升客戶產品使用滿意度。
顯影液的生產過程會導致污染物排放,因此環保要求對企業可持續發展來說必不可少。電子級TMAH顯影液的主要生產工藝有氯化物電解法和碳酸鹽電解法兩種。與氯化物電解法比較,格林達研發出更環保的碳酸鹽電解法,還能有效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雖然國內濕電子化學品行業起步較晚,格林達已經在為下一輪技術升級做好準備。格林達已經著手開展SEMI G5等級顯影液產品的研發,爭取獲得在新產品應用時的先發優勢。
隨著下游電子消費品的需求擴大,中國濕電子化學品市場迎來高速增長。國內企業由于起步較晚,在與外資企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高端產品國產化率低。
格林達抓住了顯示面板行業技術升級的機遇,以TMAH顯影液為切入點打進高端市場,在該領域打破了外企技術壟斷。科創板上市后,格林達有更強的資金實力布局濕電子化學品高端產品市場。廣闊的進口替代空間下,格林達將大有可為,扭轉國內企業在高端濕電子化學產品上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