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德國弗勞恩霍夫·海因里希·赫茲研究所(Fraunhofer HHI)周二正式公布了H.266多功能視頻編碼編解碼器標準,新的H.266 /VCC編解碼器在保持清晰度不變的情況下,數據壓縮效率獲得極大提高,數據量減少了50%。
新標準的公告中指出,由于改進了壓縮技術,H.266將減少約50%的數據需求。使用之前的HEVC編解碼器,傳輸一段90分鐘的超高清(UHD)視頻需要大約10GB的數據,而H.266只需5GB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據了解,該編解碼器為全新設計,主要用于4K和8K流媒體視頻,它將允許用戶存儲更多的高清視頻,并減少移動網絡的數據量。
H.265/EVC編解碼器是高效率視頻編解碼,而H.266/VVC編解碼器為多功能視頻編解碼。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視頻編碼系統負責人本杰明·布魯斯(Benjamin Bross)表示,由于H.266/VVC提供了編碼效率的飛躍,視頻的使用量將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增加。此外,H.266/VVC的通用性增強,使其在與視頻傳輸和存儲相關的更廣泛的應用中更具吸引力。
不過根據此前普及的速度來看,H.266的應用恐怕還需要些時間,2013年H.265標準制定,2017年才被蘋果所支持。時至今日,有著將近20年歷史的H.264仍被廣泛應用。
有業內專家分析稱,新H.266預計在2027年才會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作為國際標準,H.266/VVC的制定得到了世界知名公司的支持與參與。
1、Microsoft(JVET的主席之一Gary J. Sullivan就職于微軟,還有微軟亞研的李斌博士)
2、Qualcomm(高通的提案最多)
3、Samsung(三星是H.264的贏家,提案很多)
4、MediaTek(聯發科提出來的QTBT編碼結構做的很好)
5、Intel(據說Intel的H.265硬編碼器是世界上最好的硬編碼器)
6、Hisilicon
7、Huawei(跟海思不是同一個部門)
8、KDDI
9、Broadcom(博通)
10、Sharp(夏普)
11、Technicolor
12、DJI(大疆關心航拍方面的議題)
13、Sony
14、LGE
15、Ericsson(愛立信)
當然,除了產業界還有一些高校與同樣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內參與的高校有北京大學(高文院士團隊)、清華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等。
國外的有RWTH Aachen University的大神Jens-Rainer Ohm。
而且,這個領域華人做得很出色,無論產業界還是學界都有很多都是華人作為代表來參與H.266/VVC標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