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在起官網發布聲明,希望美國商務部將華為禁令延長120天,其高級負責人表示美國的做法對全球半導體行業已造成沖擊,SEMI認為全球半導體行業保持開放合作才更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芯片被譽為工業的糧食,對全球制造業具有重要影響,在過去一百多年來,全球貿易堅持開放合作的原則,最終形成了如今高度互補的半導體行業。
美國曾在多個芯片行業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但是近幾十年來已經有所改變,亞洲地區的半導體行業蓬勃發展,已于美國半導體行業形成互補關系。
韓國的半導體行業在存儲芯片、顯示半導體行業居于領先地位,中國臺灣在芯片制造方面居于全球領先地位,而美國在模擬芯片等行業執全球牛耳。
近期傳出全球半導體老大Intel由于自家的7nm工藝將再延期兩年至2022年量產,這導致它對自家的芯片制造工藝發展失去信心,已計劃將部分芯片訂單交給技術領先的臺積電,臺積電目前已投產5nm工藝。
可以說這種分工合作的方式日漸成熟,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已產生巨大的影響,然而此時美國試圖對中國一家企業采取如此行動卻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機構認為,美國如此做將導致其他國家的企業在進行全球產業鏈配置的時候對美國企業產生憂慮,它們將會采取措施盡可能減少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的依賴。
另一方面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美國的做法將激發各個制造業強國強調自主研發,試圖自己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這對于當前這種開放合作的方式造成打擊。
事實上美國的做法已對半導體行業產生影響,之前將總部放在美國的Risc-V已將總部從美國轉移至瑞士,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影響,證明該公司會堅持開放合作的方式,希望借此吸引更多芯片企業支持它。
SEMI的發聲讓人深思,全球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正是近百年來的開放合作打造了如今繁榮的全球經濟,然而美國一意孤行的做法正對這個行業造成打擊,全球半導體行業又該如何應對這種巨大的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