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非要置抖音于死地,拋開所謂國家安全的因素,我們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社交平臺究竟捆綁了些什么?消費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2019年美國互聯網行業數據顯示,互聯網排在“房地產和租賃”、“公共管理(政府)”和“制造”業之后已經成為美國第四大行業,2018年創造了600萬個崗位,GDP超過2萬億美元?;ヂ摼W行業占GDP的10.1%,2012-2018年,互聯網行業的增長速度是整個美國經濟增速的9倍。
但在移動互聯網經濟方面,中國發展更快,僅從移動支付交易總量對比,2018年美國大概有1100億美元,而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2017年就超過了200萬億人民幣。由于美國信用體系非常完善,美國目前的主流消費方式仍然是銀行卡、信用卡,移動支付發展沒有中國快。中國在支付方面卻有明顯的后發優勢。這里面不得不提到社交媒體的貢獻,api的共享、智能化的推薦、大數據的應用,使得多樣化的互聯網移動應用可以通過社交軟件進行便利的支付,大大促進了中國移動互聯支付的發展。可以說,中國互聯網公司掌握著用戶的交易數據,但是美國用戶的交易數據仍然掌握在銀行手里。
對于美國而言,消費互聯網早晚要向移動端遷移,而社交媒體平臺則是最為重要的載體。作為服務全球最多用戶的社交平臺,Facebook占據了美國4大社交平臺營收份額的90%,利潤的101%(Snap虧損,拉升FB的比例),馬太效應顯著。臉書通過發行Libra無國界貨幣,對現有法幣體系、外匯及金融市場發起挑戰,由于其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應用,具備建立世界范圍內數字貨幣霸權的潛在能力,從而在世界各國數字貨幣發行競爭中獨占鰲頭。面對后來居上的社交媒體,由于用戶遷移的單向性和不可逆性,臉書不但短期面臨用戶和流量的流失,同時其在數字貨幣領域的長期戰略也受到影響。
互聯網經濟以“平臺為王”,流量在哪里,消費就在哪里。隨著新冠疫情的出現,美國消費互聯網經濟加速演變。近期,美電影發行終于抗不過疫情影響,轉為線上購買網站會員的方式進行就是一例。平臺為王的本質是社交網絡平臺為王,美國消費互聯網未來會加速向社交媒體平臺匯聚,美打著國家安全旗號對抖音的制裁,是要將其消費互聯網發展紅利緊緊捆綁在美國內企業手上,為此微軟、甲骨文、臉書都紛紛加入對抖音的分食。
移動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和社交網絡三者深度融合,我國憑借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扎實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互聯網經濟的多樣化應用、多場景滲透,構建了自身成熟的互聯網生態。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機器人等新技術的發展,圍繞消費互聯網和數字貨幣的競爭會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