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忘不了在華盛頓曾經歷的一個場景。當白宮的智庫專家向我們拋出了關于中國某企業的一連串問題時,我直接回應道:你們應該比中方專家更容易獲得答案,因為中國企業為了開拓國際市場,往往會被迫同意國外政府的很多要求,會對你們非常配合,你們可以隨便向其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我們中方的專家在接觸自己本國的企業時,反而會吃閉門羹。美方專家對我的回應感到十分不解,但我自己知道,這完全是實情。
全球化浪潮中的很多中國企業曾堅持認為,西方一些國家的政治迫害難成氣候,以商業邏輯終究可以戰勝之。于是我們看到,有的中國企業極力淡化“中國”色彩,言必稱“國際企業”,在百般與本國政府保持距離的情況下,卻幾乎一股腦地答應了外國政府的嚴苛要求,甚至主動開放了源代碼、主動申請審查調查,以此取信于外國政府。我寧愿認為,這是一段悲壯的歷史,是篳路藍縷,是百折不撓,與屈辱無干。更何況,這種付出獲得了回報,有的中國企業的海外收入已經超出了本土收入。
如果這只是一種單純的市場行為,外人無話可說。但當企業把源代碼交出時,這絕不僅僅意味著知識產權的流失和企業競爭力的損耗,更是一種將生命線和盤托出的行為。通過獲取中國企業產品的源代碼,外國軍情機構便可以專門研發對這類產品的網絡武器,直接沖擊我國家安全。換言之,這是以我們的國家安全來換取企業的海外經濟利益。孰輕孰重,自不待言。在過去的一些年,由于我們在國家安全制度方面不健全,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上述行為沒有得到監督和制止。但時過境遷,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斗爭博弈十分激烈,而我國也已建立了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制度,且剛剛調整并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中國企業的源代碼,豈能再輕易予人?不僅如此,在中國有廣大用戶的中國企業,今后在與外國政府簽署安全協議時,也必須得到我國政府批準,這應當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安全議題。
因此,無論如何,Tiktok的源碼不能向國外政府或企業提交。
我對這件事持反對態度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政府今天的所作所為,恰恰是美國政府一直指責、打壓我們的說辭,雙重標準昭然在目。一些西方國家污稱,中國政府要求國外企業提交源代碼。這些指責毫無事實依據,但他們卻找了十分冠冕堂皇的“教訓中國”的理由:靠獲取產品源代碼而評估產品安全性非國際慣例,且與知識產權保護目標背道而馳。而今天,美國政府在Tiktok一事上的立場卻蒼黃翻覆,似乎美國企業獲取中國企業的源代碼,以此評估其安全性,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世界不能成為流氓的世界。
最后一個不得不說的理由是,投降,真的換不來活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