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商用發展一年多發展情況如何?給行業創造什么價值了?在 9 月 23 日召開的 2020 華為全聯接大會的 5G 激發行業新價值峰會上,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總裁楊超斌介紹,5G 商用一年,發展速度前所未有。5G 規模發展,帶來消費者體驗質的提升,還將持續演進和發展,滿足更多應用場景訴求。
“存在不一定合理,創新不會被自動推廣。我們要共同努力,讓 5G 為行業注入新動能?!睏畛蟊硎?。
01、5G 商用一年,發展速度與效果前所未有
移動通信已經出來了 50 年的時間,但是從來沒有哪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像 5G 這么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據統計,從 2019 年商用到現在為止,全球五大洲現在已經有 96 張 5G 網絡在開始商用,現在全球 5G 用戶數已經達到了 1.3 個億。
對于這個數字,可能有的人認為少,有的人認為多。尤其有一些悲觀者,認為 5G 發展一年效果低于預期。
楊超斌解讀說,我們可以與 3G/4G 對比看出 5G 發展速度。20 年前 3G 出現第一年,全球只有 9 張 3G 網絡,有 32 萬 3G 用戶。10 年前,4G 商用第一年,全球有 19 張 4G 網絡,有 40 萬 4G 用戶。
對比可以看到,5G 無論是從網絡的建設、用戶發展,都遠遠超過了以往的各代技術。所以業界對 5G 要有信心,也要給 5G 逐步發展留有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 5G 的發展貢獻很大。雖然中國 96 張網絡里面只有 3 張網絡在中國,但是中國 3 張網絡貢獻了 1.3 億用戶里面的 70%。
5G 網絡部署以后,給消費者帶來了什么?在 10 年前定義 5G 時有兩個目標,一是讓消費者移動寬帶體驗能夠帶來本質提升,二是使能各行業數字化,幫助各行業提升效率。
楊超斌介紹,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現網 5G 已經能極大提升消費者體驗。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中國城市的 5G 網絡平均速度,比 4G 高 10 倍以上。同時,在網絡容量方面,一個 5G 基站容量是 4G 基站容量的 30 倍以上。
在過去五年里面,全球移動網絡的流量每天是以 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相信在未來的五年時間里面,移動網絡流量還會持續保持每年 50%以上的速度增長。
如此快的一個移動流量速度的增長,就意味著網絡需要提供更多的容量。如果運營商提供不了這個容量,整個網絡就會擁塞。相當于高速公路一樣,如果汽車多了,高速公路不擴建,意味著高速公路會被堵上。
因此楊超斌認為,5G 的出現,為未來 10 年整個移動網絡流量增長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手段。
02、5G 技術不停滯,走向 5.5G
5G 是什么?業界理解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 5G 與 3 年后的 5G,10 年后的 5G 肯定不同。2010 年在國際電聯當時定義 5G 需要滿足 3 個目標,即 eMBB、mMTC、uRRLC,目前 5G 已經完成 eMBB。
但 mMTC、uRRLC 整個標準化工作還沒有完全完成。對實現 uRRLC,3GPP 今年 6 月發布 R16 版本,但真正凍結要到本 9 月底。對實現 mMTC 這個支持海量物聯網連接需求的特征,按照整個 3GPP 標準節奏,預計會在 2021 年才能完成標準制定。
10 年前提出的 5G 三大特征定義,是否合理?楊超斌表示,從目前來看,華為認為之前定義也不見得完全合理。通過與運營商、行業客戶交流,華為認為,5G 除了原有三大特征能力外,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比如,對 2B 行業市場而言,5G 超大上行已經成為 5G 同樣關鍵的能力。目前的 5G 網絡只解決了下行問題。未來 5G 網絡上行問題將成為核心點。同時,在行業市場中,5G 高精度的定位也是一項迫切訴求。
對消費者市場而言,5G 如何才能支持 XR Pro(AR、VR 等)技術,是 5G 下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火熱的車聯網技術,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展,所涉及的內容會不斷增加。因此,楊超斌表示,在未來十年,5G 技術將會向前演進到 5.5G。
面對不同行業的差異化訴求,在標準制定中,業界該如何應對?楊超斌介紹到,目前 3GPP 組織中有 700 多家公司一起參與 5G 標準制定及其面向未來的技術創新。在不同行業中,大家也成立了相應的國際化組織。
比如,圍繞車聯網的 5GAA,圍繞 5G 如何在制造行業應用的 5GISA 等。這些組織主要任務是了解行業需求,從而將需求傳遞給國際標準化組織,并通過標準化形式進行固化,實現全球聯接的規模效應。
03、如何應對行業無線連接碎片難題?
未來十年,各垂直行業連接將會呈現從無到有的發展趨勢?!跋啾冗^去各個行業連接往往通過有線來支持,未來必將依靠無線網支撐。”對于行業連接趨勢,楊超斌如此講到。
在過去 20 年中,全球許多行業公司在行業連接上進行了大量探索,但由于各自為政,連接技術呈現碎片化,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這導致整個連接市場規模只有 10 億美元。
對此,楊超斌表示,碎片化的行業連接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反觀移動產業是全球最大的無線連接產業,每年產業規模能達到數萬億美元。因此,華為認為只有依靠移動產業,才能將連接做好,并解決碎片化難題,最終實現規模效應。
“利用全球運營商統一的基礎設施,通過網絡切片,可以滿足不同行業訴求,最終實現各行業連接的規模化效應?!睏畛蟊硎尽?/p>
各行業在數字化過程中,如果不對行業生產的業務流程、管理規則、管理規范、商業模式下決心變革,將無法實現真正數字化。
04、四大建議:讓 5G 為行業注入新動能
面對各行業數字化,如何才能借助 5G 為行業提供新動能?其實在未來行業數字化過程中,5G 也只是提供了最基礎的連接,基于此的數字化轉型要通過基于云和 AI 等技術實現。
因此,在楊超斌看來,實現數字化最終需要產業鏈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實現。為此,楊超斌向產業鏈各方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在萬物互聯過程中,我們應該讓運營商在連接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因為,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不同,需要整個規劃、優化、專業技能。目前只有運營商具備網絡維護專業化技能,許多垂直企業沒有這方面能力。因此,只有基于運營商基礎設施,通過切片服務各行業,才能實現規模效應。
其次,設備制造商要持續創新?,F有網絡能力與行業需求存在差異,只有不斷持續創新,才能不斷提升 5G 網絡能力,滿足各行業需求。
再次,各行業客戶要積極擁抱變化,認真審視行業生產、業務流程、管理規范,讓 5G 與行業能夠充分融合。楊超斌表示,如果行業在生產流程上不做變革,即使有了 5G 也發揮不了作用。
最后,管制機構要提出具體要求,才能保障法規落地。比如,頻譜如何發放,怎樣的全球協調才能實現規模效應。試想如果每個國家政策不同,也無法實現規模效應。比如,對于 5G 自動駕駛應用,如果在法律、制度上無法解決相應問題,自動駕駛也將永遠無法實現。
觀察:踏踏實實做事,才能實現萬物互聯新時代
5G 為各行業提供了新機遇,只有行業依靠變革精神,盡快實現 5G 與行業的融合,才能為行業數字化助力新動能。在楊超斌看來,只有產業鏈各方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最終實現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與其擔憂,不如擔當。”楊超斌演講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