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深圳迎來了它的最高光時刻!
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即將迎來 40 周年生日,而最高層也會親自出席即將到來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40 周年慶祝大會并發展重要講話。
更重要的是,值此重大歷史節點,國家在政策層面給深圳拋出了一個大禮包。
這個禮包,就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下文簡稱《方案》)。
這一《方案》為深圳未來的改革發展定了基調。
其中,《方案》中最讓雷鋒網關注的是,國家交給深圳一項重大任務,這項任務就是——探索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做全國的排頭兵。
1
深圳的一個重大使命:探索數據要素市場
從政治層面來說,深圳,已經不僅僅是廣東省的一個城市,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建設城市,其影響力是國家層面的。
由此,在 2019 年國家重大決策的基礎上,此次《方案》的提出,當然是給深圳在設立經濟特區 40 周年之際的一份 ”生日禮物“,但同時也是希望深圳在綜合改革中不斷嘗試,為全國其他城市做出榜樣。
當然,深圳作為一個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的城市,《方案》中也少不了科技相關內容。
其中最為值得注意的是,在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一章中,《方案》表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具體來看:
率先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探索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新機制,建立數據隱私保護制度。試點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支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臺,研究論證設立數據交易市場或依托現有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開展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試點。
可以看到,作為一種市場要素的 ”數據“,再次在中央文件中得到了強調。
而深圳,作為眾多科技公司云集的城市,同時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相關企業集中扎根的城市,具有 ”數據交易“ 的天然優勢,被國家選中了。
不僅如此,深圳也將建設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臺“——可見,在國家的計劃中,深圳將成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數據交易和集散點。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使命,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因此,國家決定,給與深圳更多的自主權,讓深圳先去嘗試,去探索數據交易市場中的產權制度、產權保護機制、隱私保護、政府數據開放、統計核算……這一系列內容,其實都是數據作為一種要素在市場交易中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深圳先試,為全國總結經驗——所謂 ”投石問路“,深圳就是國家在為了推動全國數據在市場中流動而投出一顆石頭。
對于深圳來說,這固然是一種榮譽,當然也是一種責任。
2
北京列大綱,深圳先探路
大數據時代,數據是新的石油。尤其是在我國大力發展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數據可以說是新基建發展的 ”血液“——從這個角度看,數據的交易正如血液的流動一樣,無比重要。
因此,在新基建的整體框架中,”數據交易平臺“ 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北京市的新基建規劃中看到例證。
雷鋒網注意到,2020 年 6 月,《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簡稱《方案》)正式發布,其中談到 ”建設數據智能基礎設施“ 時表示,要打造 ”數據交易設施“,具體來說:
研究盤活數據資產的機制,推動多模態數據匯聚融合,構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數據分級體系,探索數據確權、價值評估、安全交易的方式路徑。推進建立數據特區和數據專區,建設數據交易平臺,探索數據使用權、融合結果、多方安全計算、有序分級開放等新交易的方法和模式,率先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開展試點示范。
北京市新基建六大任務
可以看到,在國家強調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市場中流動的大前提下,北京市率先提出了細致的數據交易平臺的措施,起到了標桿作用。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北京市列出了大綱,但事關全局,在真正具體的探索和實施層面,國家還是選定了深圳來做排頭兵。
那么,為什么是深圳?
因為深圳的底子好,尤其是深圳在新基建領域的底子好——有利于數據流動。
比如說,深圳的 5G 部署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完成了 5G 獨立組網全覆蓋,5G 基站密度國內第一,5G 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在 5G 之外,深圳寬帶普及和光纖入戶建設處于國際先行梯隊,固定寬帶人口普及率 51.5%,光纖接入用戶占比達 94.2%。另外,雷鋒網注意到,深圳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建設和發展水平也保持國內領先。
同時,深圳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長期以來占到全國的 1/6 以上,更有騰訊、華為、中興這樣的與大數據密切相關的企業;不僅形成了一個輻射全國范圍內的 ”數據池“,更擁有著國內頂尖的數據承載能力……這些都是打造數據交易平臺的必備條件,也是深圳獨有的優勢。
基于這個優勢,深圳在 ”打造數據交易平臺“ 方面,不僅可以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還具備著服務全國的潛在實力和優勢。
3
數據生產要素,關系著我們國家
發展的未來
數據成為國家所定義的生產要素,史無前例。
今年 4 月,新華社正式刊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發布的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具有重大意義——其中,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之一,被正式納入到國家所定義的要素市場化配置中。
可以說是具備歷史性的重大意義。
在對《意見》進行解讀時,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認為,之所以將 ”數據“ 納入生產要素的范圍,是由于信息經濟發展的結果——雷鋒網認為,這也是大數據時代的必然。
當然,更重要的是,正如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的說法,數據生產要素屬性的提升,關系著經濟增長長期動力,關系著我們國家發展的未來。
數據作為一種要素走向市場流通,實際上也是國家在數字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大計。
在這一維度上來看,深圳,再次成為國家面向未來發展的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