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 文)2017年11月,中國政府印發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建設網絡強國戰略。經過兩年多快速推進實施,目前,我國已全面步入IPv6時代,為技術產業變革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設施保障。
隨著5G到來,為了滿足千行百業差異化承載需求,云網融合進程加速,SRv6作為其核心技術實現了轉發面協議統一,提供業務差異化SLA保障,是5G和云時代智慧IP網絡的核心能力。但是,SRv6技術在實際部署中存在一些缺點:
一是SRv6報文開銷大、網絡鏈路帶寬利用率低。例如,在256字節包長、8層SID的情況下,帶寬利用率只有60%左右;
二是SRv6報文處理對芯片要求高。現網設備芯片難以支持對128bit Segment ID (SID)的擴展頭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復制和操作,無法實現向SRv6的平滑升級演進,給運營商部署SRv6帶來極大成本壓力。
為解決該問題,自2019年起,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等廠商針對SRv6技術的優化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G-SRv6(Generalized-SRv6)方案,作為對標準SRv6方案的重要改進,大大加速了SRv6規模化商用部署的進程。
G-SRv6應需而生
“目前,SRv6的部署應用雖然處于初期階段,但是發展很快,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做了針對SRv6的試點,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創新和實踐成果。SRv6已進入試商用運營階段,預計未來幾年會開始規模部署。”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與IT技術研究所承載室經理程偉強說。
SRv6技術雖然先進,但是由于采用了IPv6 128bit格式的SID(Segment ID),存在報文頭開銷大、網絡鏈路帶寬利用率低、現網設備難以平滑升級部署的問題。為此,中國移動牽頭聯合中興通訊等廠商,2019年在IETF提出了SRv6頭壓縮方面的問題和Unified SID草案,并最終形成了創新的G-SRv6頭壓縮方案。
中興通訊承載網產品副總經理胡龍斌告訴記者,2019年,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共同研究了SRv6頭壓縮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在中國移動牽頭的SRv6頭壓縮優化方案制定過程中,中興通訊貢獻了其中關鍵的部分技術內容,在完全兼容標準SRv6架構的情況下,將標準SRv6頭壓縮4倍,并且支持標準SRv6的全部功能。
“IETF目前已經成立SRv6頭壓縮設計組,中國移動擔任設計組的主席,中興通訊后續將在SRv6頭壓縮設計組的工作中進一步支持中國移動G-SRv6方案。中興通訊已經在高端路由器及相應的控制器上提供G-SRv6功能,為現網大規模部署SRv6做好了充分準備。”胡龍斌說。
距離商用越來越近
不久前,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等廠商完成了SRv6頭壓縮優化方案轉發面多廠商互通測試,這標志著G-SRv6優化方案已經具備異廠商互通能力,距離最終商用越來越近。
據程偉強介紹,按照規劃,G-SRv6方案的商用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形成技術方案,這項工作已經在2019年4月20日完成;
第二階段是在2020年10月完成轉發面、控制面、控制器、接口等全面的實驗室測試。這一階段又可以分成兩步:第一步是完成轉發面測試,促使芯片、設備快速發展;第二步是完成整體測試。
第三階段是完成多廠商現網的試商用測試,預計會在今年年底完成。該階段任務完成后,就可以確保多廠商設備符合要求,滿足現網規模部署的條件。
中興通訊作為SRv6頭壓縮優化方案的主要發起者之一,全程參與了G-SRv6標準的制定并首批順利完成了互通測試,不僅證明了G-SRv6方案本身的可行性和標準化潛力,也驗證了中興通訊高端路由器具備完全支持G-SRv6的實力。胡龍斌表示:“在G-SRv6標準化和商用方面,中興通訊一直走在前面,不僅參與標準的研發,還首批完成了產品互通測試,為G-SRv6大規模商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推動國際標準化,引領技術方向
程偉強告訴記者,中國移動和中興通訊深度合作,研究SRv6頭壓縮應用場景、需求和解決方案,相關的成果在2019年IETF 106大會上進行了宣講,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隨后,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共同發起了SRv6頭壓縮需求草案,為G-SRv6國際標準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企業在SRv6頭壓縮問題上的貢獻很大,中國通信產業要做大做強,爭奪國際話語權和全球地位非常重要,而參與國際標準研發、引領技術方向可以幫助中國迅速建立產業優勢。這可能會經歷很多波折,延續很長時間,但只要我們做出產品、部署進網絡,就會從事實上影響國際技術演進方向,從而建立中國的技術引領地位。”程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