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全球得到了大面積的商用,據 15 日報道,中國 5G 基站達 71.8 萬個,已建成全球最大 5G 網絡。那么,5G 對科技版圖有何影響呢?
2020 年或許不會成為歷史上被人們懷念的一年,但若從科技的角度來看,觀點也許會不同。世界各地因疫情而采取封鎖的舉措,促成了《時代周刊》雜志 (TIME)所言的一場全球最大規模的“遠程辦公”實驗。大量的科技投資因而被激發,其中包括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協同作業、視頻會議與信息安全防護等技術與應用。此外,我們也看到全球各地的企業都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逐漸適應讓員工進行遠程辦公的“新常態”,并通過虛擬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支持。
在此背景下,大家也許沒注意到一場可能徹底改變未來的科技變革正悄悄上演,那就是第五代寬帶移動通訊技術——5G。全球各地的 5G 服務供應商早在 2019 年就已開始摩拳擦掌,超前部署搶占商機。中國 5G 自 2019 年正式進入商用,截至今年 10 月,中國已累計開通超過 70 萬座 5G 基站,其中 97%以上已實現共享。5G 終端連接數超過 1.8 億個。擁有高速度、低時延和高可靠等特點的 5G 技術,是提升產業鏈性能和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中國主流電信運營商已與合作伙伴開展了豐富的 5G 應用創新實踐,其重點應用場景包括政務、制造、交通、物流、教育、醫療、媒體、警務、旅游、環保等 10 大垂直行業。
5G 重大創新變革 加快軟硬件開發速度
科技的歷史發展告訴我們,每當出現這種 10 倍速的創新時,就會產生重大變革,這就是我們即將在 5G 通訊上所看到的。隨著 10 倍速變革的來臨,您將看到各種創新應用與使用場景,例如,5G 將為互聯網帶來 10 倍速的效能,衍生出各種全新的應用契機,包括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的技術應用,甚至一些我們從未想象過的應用。
此外,軟件開發方式也將隨之轉變,就如同當年我們從大型主機轉型至主從式架構,然后又轉型至 Web 架構一樣,我們將看到軟件開發再次發生跳躍式革命。目前可見的革命性創新包括云計算、容器與微服務,這使得軟件開發人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應用程序。隨著硬件發展的速度加快,軟件開發速度也將隨之上升。
傳統遵循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 CPU(中央處理器)架構早在多年前就遭遇瓶頸,因此整個產業開始朝 GPU(繪圖運算單元)方向發展,以滿足更高的應用程序性能要求。GPU 是一個采用特殊硬件來解決問題的例子,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類似的案例。
全面革新現代數據體驗 5G 創新應用蓄勢待發
5G 除了會激發軟硬件的發展之外,也將開拓各種應用領域的創新,包括物聯網(IoT)、自動駕駛、無人機、工業自動化以及醫療產業。根據一份由 Qualcomm 委托 IHS Markit 所做的研究指出,預計到 2035 年,5G 技術將帶來 13.2 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產值,而這數字實際可能更高。
以 IoT 為例,全球有數十億個實體裝置都將因 IoT 而連網。當這些裝置在將來通過 5G 輕松連網時,勢必造就另一波爆炸性增長。另外,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一個全面而完善的傳感器網絡,讓車輛與網絡之間的信息傳輸更加可靠與穩定。車聯網是 5G 核心應用場景之一,單車智能和車聯網緊密結合,助力提高汽車的遠程駕駛能力,加速實現自動駕駛真正商業化。在未來,自動駕駛汽車每天將使用約 4000 GB 的數據量。超大的數據量和苛刻的傳輸環境對連接要求更加嚴格。隨著 5G 網絡的成熟和網速的提升,將會逐步滿足車聯網的需求。
從數據層面來看,這一切又意味著什么?未來將產生更大量的數據,我們將看到遠超過人類目前所能理解的龐大數據。IDC 預測,截至 2025 年,全球數據量將達到 175 ZB(zettabyte)。這將對 IT 基礎架構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企業的首席信息官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策略。如果依舊繼續沿用傳統的數據孤島而各自為政的話,就如同舞著一把大刀對抗槍炮一樣。現代數據體驗就是要讓數據能被立即且輕松地訪問以及轉換并提供至所需的地點。但只要不同環境之間仍存在著技術隔閡,這一點就無法達成。
5G 在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如遠程會診與移動診療、應急通訊和遠程教育等多個行業領域。相對地,疫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 5G 應用與建設的發展。未來,5G 必將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激發更偉大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