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arron報道,激進投資人Third Point正在推動英特爾的轉型 。該對沖基金周二信重申了對英特爾面臨的多個方面的擔憂。包括制造問題,AMD等競爭對手問題,人才保留以及蘋果等公司制造自己的芯片帶來的威脅等等。
出于這些原因,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約瑟夫·摩爾(Joseph Moore)預測,盡管有激進主義者的參與,但2021年對公司而言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他們也認為Intel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摩爾寫道,英特爾備受爭議的制造問題仍然是該公司最緊迫的擔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公司討論了將某些下一代處理器的生產外包。問題將是它將能夠動用多少制造能力,因為看來只有?臺灣半導體制造?可以通過所謂的五納米工藝有效地制造最先進的芯片。
摩爾寫道:“如果該公司希望恢復制造領導地位的希望不大,那么使用代工廠無疑是一個積極的選擇。”?“但是考慮到歷史上制造業的重要性,該公司不愿完全致力于這條道路。”
摩爾寫道,該公司需要完全致力于放棄其大部分先進制造工藝,或者弄清楚如何自己制造最先進的芯片。
投資者對英特爾的另外兩點批評是,董事會缺乏芯片行業的資深人士,而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Bob Swan)并非背景工程師。然而,摩爾認為,自2019年獲得最高職位以來,Swan做出的幾項決定是有道理的,例如今年初出售存儲器業務。
但摩爾認為,盡管做出了一些明智的決定,英特爾仍應讓精通技術的高管成為管理團隊中的一員,這將至關重要。而Jim Keller和Murthy Renduchintala等工程專業人才的離任,讓客戶對英特爾的信心有所動搖。
摩爾寫道:“客戶對路線圖的信心更為重要,英特爾需要高級管理人員中能夠與這些問題進行交流的人員,以及強大的財務管理。”
摩爾還建議該公司可以取消諸如Altera和Mobileye之類的收購,這兩家公司仍然很有價值,但對收益沒有重大影響,并且與核心業務沒有太多重疊。
Intel回應激進投資者的拆分需求
據路透社報道,據稱擁有英特爾價值10億美元股份的對沖基金Third Point已經致信英特爾董事長Omar Ishrak,敦促英特爾探討“戰略替代方案”,以解決近期英特爾面臨的市場份額下降問題。同時還列舉了英特爾頂級芯片設計師不斷離職的情況,稱英特爾內部存在“人力資本管理問題”,芯片架構師已經“因現狀而士氣低落”。
這封信函列舉了英特爾最近的幾項決策失誤,包括失去了芯片制造工藝的主導權,落后于臺積電和三星,導致10nm和7nm工藝節點的使用時間上不斷推遲。同時還指出,由于英特爾已經長時間停滯不前,原有的幾個長期客戶,比如蘋果、微軟和亞馬遜,現在都開始自主設計芯片,侵蝕了營收的基礎(尤其是在高利潤的服務器市場)。里面還提到,英特爾在CPU方面輸給AMD,以及英偉達目前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這些都需要英特爾采取果斷的措施去應對。
信中呼吁英特爾聘請投資顧問,制訂可行的探索戰略替代方案,比如剝離不成功的收購項目,或者將其晶圓廠與芯片設計業務分離。意思是將晶圓廠分拆成一個獨立的業務,可能是一家合資企業,就像AMD將GlobalFoundries剝離時的做法一樣。
Third Point CEO Daniel Loeb指出,如果Intel不立即做出改變,那么有可能損害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
Daniel Loeb建議:剝離芯片設計和制造業務后,可以在制造業務中引入新的戰略投資,并效仿三星、臺積電大膽外包,比如爭取蘋果、微軟、亞馬遜等公司的代工訂單。
其實,這并非Intel第一次被喊話外包芯片代工單子甚至剝離制造業務了,歷史上Intel曾通過ICF計劃為外部廠商代工,然而最大的客戶Altera最終被Intel收購了,ICF名存實亡。
Third Point的公開信發出后,Intel股價一度上漲5%。對于此事,Intel方面也給出了簡短的官方回應,“歡迎所有投資者就提高股東價值提出意見。本著這種精神,我們期待著與Third Point就實現這一目標的想法進行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