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擾亂了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工作,對全球經濟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新基建”在這一年頻頻被刷屏,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熱詞”。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5月22日,“新基建”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 5G 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當前,官媒蓋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近期,《電子技術應用》邀請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多家半導體廠商,一同就“新基建”的話題,回顧2020、展望2021!
TE Connectivity數據與終端設備事業部
中國區銷售負責人兼亞太區技術應用高級經理 徐蘇翔先生
針對產業升級,TE Connectivity (TE)可以用更先進的技術來滿足國內的一些需求。
第一,TE可以幫助客戶打造數字的新基建平臺,有了這個數字新基建的平臺,所有的技術都可以在上面進行發展。
第二,TE也希望可以進一步推進數字化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
第三,TE在自己的工廠里,也在做各種數字化升級轉型的實踐。TE也在持續投資,努力深化自身的數字化布局,來覆蓋智能制造、工程研發,可以更好地、更迅速地、更全面地響應客戶的需求。
徐蘇翔表示,新基建毫無疑問圍繞在大型數據中心、5G的基礎設施建設,它其實對技術的迭代要求非常快,這個迭代不單單是因為某一個客戶的獨特需求,也是在一個大的全球標準迭代的背景下做的更新和發展。
在過去12個月的發展,也得益于中國政府對5G的加速投入,市場需求呈現出一個井噴的狀態。5G基建對連接產品的需求量較4G的時候有一個倍數級別的增長,平均需求量是三倍的增長。
“5G是挑戰也是機遇。” 徐蘇翔如是認為:
(1)與4G相比,5G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更低延遲、更好的移動性、更有效的頻譜效率和更緊湊的連接。在5G的支持下,三大用例包括增強移動寬帶、高可靠低時延通信、海量機器類通信將成為可能,這需要在架構側不斷革新以支持5G更高性能。
(2)其次,5G天線將采用多用戶大規模MIMO技術以支持多用戶無線復用,這必將增加5G基站的復雜性。
(3)然后,隨著C-RAN不斷演進,大量電子元件將集中在有源天線系統的盒內,產生大量熱量。這對散熱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4)5G架構將持續演進,除了高速解決方案,針對MIMO應用,TE 數據與終端設備事業部提供相應的高密度射頻連接器去支持客戶在新無線系統小型化高密度的需求。將來,64通道、128通道會成為5G主流應用,TE也有相應的連接器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