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子元件 > 業界動態 > Arm的十年PC征程,和微軟的“曖昧”

Arm的十年PC征程,和微軟的“曖昧”

2021-03-16
來源: 電子工程專輯
關鍵詞: ARM PC 微軟

  早年有個遙遠的傳說,80年代首款由英國Acorn Computers設計的微處理器ARM1問世。ARM1芯片后續是作為BBC Micro微計算機中的協處理器存在的,當時是BBC Computer Literacy Project研究開發項目,并未商業化。

  據說這顆芯片的流片原型在首次測試的時候,順利跑起來了,但電流計顯示不出讀數。結果發現芯片根本就沒上電,那怎么跑起來的?原來這顆芯片是從測試板I/O的漏電獲得的電——低功耗低到這個程度是萬沒想到的。Acorn原本預設了ARM1是顆低功耗芯片,功率設定1W,但實際最終平均功耗低于100mW。

  2.png

  來源:Twitter @kenshirriff

  這個小“事故”應該也為Arm在低功耗芯片領域發展,奠定了傳奇般的基礎。Arm這家公司后續發展,似乎也始終圍繞著“低功耗”展開——早年這種低功耗并不被重視,直到如今的電池供應設備如此之多,智能手機、可穿戴及各種IoT設備,海量采用Arm架構的芯片。

  3月18日將由Aspencore在上海舉辦的2021中國IC領袖峰會上,安謀科技(中國)執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雄昂就將以“搭載新時代大計算平臺”為題,談Arm在除低功耗領域之外,更大范圍的發展。

  在此之前,不妨回顧一下Arm在低功耗另一面,高性能領域的探索和潛力展望。PC個人計算機,就是Arm試探了十多年,才初見成效的一個方向。可見從低功耗,走向高性能有多不易。而這剛剛開啟的一步,大概已經是成功的一半了。本文主體以PC為觀察角度,來談談Arm在低功耗領域之外持續了十多年的嘗試。

  微軟的“紅杏出墻”

  近代PC的主流,也就是以macOS和Windows這兩個操作系統為代表了。如果只討論桌面(及服務器)平臺的Windows,微軟的這個操作系統是有多指令集支持的歷史的。Windows NT 4.0及后續更新除了支持x86以外,也對PowerPC、DEC Alpha和MIPS提供支持。不過從Windows 2000開始,微軟就徹底拋棄了x86以外的其他平臺。Windows早年歷史和Arm關聯不大(除了像Windows CE這種嵌入式系統),畢竟桌面與服務器平臺那時更需求高性能,而對功耗不像現在這么敏感。

  微軟與Arm比較眾所周知的融合發生在2011年的CES展上,算起來剛好走過了10年。微軟在展會上首次展示了Windows RT操作系統(實則為NT內核對Arm的支持)——這是個徹頭徹尾基于32位Arm架構的PC操作系統,代號Windows on Arm(WoA)。次年10月,Windows RT與Windows 8一同發布。從這個時候開始,微軟似乎就一直在動“腳踩兩只船”的歪腦筋。

  7.png

  Windows RT的“RT”兩個字母部分是指runtime。微軟的理想是在搭建的Windows RunTime運行時之上,同時實現對x86和Arm的支持(上圖中的Metro style Apps)。Windows 8及當時的Windows Phone 8也有這么個runtime;這是微軟最早期望實現不同平臺生態統一化的設想。不過最早的Windows RT作為操作系統,僅支持Arm應用。而且微軟仿照iOS和Android生態,令Windows RT用戶僅可從應用商店下載app,以實現對應用生態的全面掌控。

  微軟還專門推出了搭載Windows RT系統的Surface設備,延續了兩代。當年的Surface初代采用基于Arm架構的英偉達Tegra 3處理器,算是真正意義上Arm入駐PC生態的開端。不過微軟對Arm生態的三心二意,以及應用商店幾乎沒有像樣的應用,傳統的x86應用又完全不支持,讓Windows RT很快宣告了終結。微軟還因此遭受了9億美元的虧損。(Windows RT的終結,另一方面與當時Intel開始和微軟大力推9英寸以下Windows山寨設備有關)

  2012年的Tegra 3屬于英偉達在移動處理器領域的早期作品,這顆SoC以Cortex A9 4+1的設計,在當時也算個異類了。彼時的Arm處理器應用到Windows PC設備算是新鮮事,只不過那個時期的Arm架構處理器在性能上,與x86仍不在一個維度。

  8.png

  Windows RT雖然終結,但其中的runtime為如今Windows 10 on Arm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是后話了。事實上在此期間,微軟還有過一些同類嘗試,比如說2017年發布的Windows 10S。Windows 10S雖然并不定位在基于Arm,但嚴格限定了僅可從微軟商店下載app。按照微軟的說法,這個系統是為教育市場開發的,主要用于狙擊Chrome OS上網本。但次年10S就被放棄。

  這些嘗試無一不表明,微軟對iOS、Android一類生態的眼饞從未停止過。好好的,微軟究竟為何要從深耕多年的x86生態“紅杏出墻”,大肆向Arm表達“愛意”?我想其中至少有幾個原因:

  其一,Windows原有生態相對混亂。包括系統安全性差,冷不防就被人植入木馬;且Windows應用于入門級硬件的體驗很差,一水的Atom上網本實在不怎么樣,這與Windows臃腫的生態是分不開的。微軟因此期望牢牢掌控應用生態,這是Windows RT、Windows 10S出現的原因。

  其二,轉向Arm理論上可以讓OEM廠商獲得更高利潤空間,戴爾、聯想這些企業會有更強的意愿做推廣。而且新生態下,廉價設備不需要綁一大堆垃圾軟件出售,用戶體驗可獲提升。

  其三,在疫情出現以前,PC行業已長期停滯不前,PC出貨量連年下降;行業需要技術上的強心針來推一把。

 9.png

  PC出貨量下滑又是個龐大的話題了,與本文相關的原因至少包括PC平臺本身缺乏創新,Intel/AMD此前十多年的競爭實在是有些不思進取。智能手機、平板的出現也事實上拉低了很多人對PC的依賴,像iPad Pro這樣的設備變得既能輕度辦公,續航、流暢度、性價比各方面都優于PC。

  可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微軟前CEO鮑爾默卸任后,新任CEO納德拉很快就調整了微軟的策略,微軟的每個產品線獨立發展。所以2014年Office就全面支持iOS,隨后微軟就成了蘋果最佳開發者,M1芯片MacBook發布會上,蘋果稱微軟是“我們的朋友”……微軟作為生產力工具界的扛把子,納德拉的策略也實實在在影響到了PC的銷量。

  10.png

  上面這張圖是國外Wikibon去年上半年預測的PC出貨量變化。當然這個預測實則并未考慮到疫情對PC行業的刺激作用(以及缺芯的影響)。但在大方向上,Arm能夠極大推升PC出貨量的上揚是共識。

  這就相關第四點了,即Arm與生俱來的低功耗屬性,令其格外適用于筆記本這樣的移動PC設備。基于Arm芯片的筆記本設備,續航是真正的一整天,與x86筆記本續航不可同日而語。加上微軟系統層面的努力,以及PC設備形態可能發生變化(如折疊屏筆記本),PC體驗能夠再上一個臺階。Arm芯片的發展,尤其性能上的跨越式進步、生態的逐步完善,在此又是一個重要話題。

  走了10多年,才開始走近PC主流視野

  事實上,Arm陣營這邊在這10多年間也從未放棄過登陸PC平臺。除了前文提到的Arm與微軟積極合作,還包括高通這樣的芯片設計商期望實現Android系統的PC化努力(羅永浩的Smartisan TNT就得到了高通的大力支持)。只不過起碼這10年間,Arm針對PC平臺的攻勢,都從未真正成功過。

  這也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第一自然就是x86生態根深蒂固,難以在短期內撼動;第二,Arm在蘋果M1(和驍龍8cx)之前,也的確沒有真正拿得出手、能在性能上與x86相較的PC處理器;第三,微軟在兩個生態間搖擺不定,想要擁抱Arm的同時,又舍不得昔日x86,這也成為Arm真正搭上PC這艘船的重要阻礙。

 11.png

  今年MWC上海展會上,高通展示的驍龍8cx筆記本,不僅是微軟自己的Surface Pro X,還包括三星、聯想等OEM廠商的多款設備

  即便是現在,其中第三個原因都仍然存在。不過隨著微軟再再再次與Arm合作,新版Windows 10 on Arm的成熟度,以及如今的Arm芯片,已經和當年大不一樣了。前兩個問題正被逐漸解決。微軟這邊,當年的Windows RT就積累了不少經驗。

  Surface Pro X設備就是Windows 10 on Arm最佳實踐。這臺設備采用高通8cx處理器,單系統本身及微軟官方應用(如Office、Edge)使用體驗都很好,續航表現遠超x86版本的Surface,且設備不帶風扇,還更輕薄。只不過由于生態問題,Surface Pro X運行x86應用時,x86->Arm轉譯成本高,效率非常悲慘。

  12.png

  微軟SQ1,即驍龍8cx

  Windows 10 on Arm的大方向思路未變,即在Windows Runtime之上,要同時跑x86和Arm應用。在所有Arm、x86平臺的Windows設備上,提供通用API。這是很理想的一種開發設定,微軟稱其為UWP(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不需要管下層處理器架構。而UWP應用又會全數上架至官方應用商店。不過即使到目前為止,微軟UWP的開發響應者都仍然不多。

  所以針對傳統x86應用,微軟也開發了x86->Arm的模擬器,讓以前的很多x86軟件也能跑在Arm版Windows 10之上。要說微軟的動作還真是相當緩慢,不談32位應用的WOW64模擬器效率很低——Adobe全家桶這樣的軟件跑起來幾乎就是災難;而且64位應用模擬器遲遲未進入正式版,現在還在Windows預覽版通道中(據說效果不錯)。

  不過Windows 10 on Arm早就比當年的Windows RT有了高得多的可用性。而且至少這次,生態構建效率稍高了一些,比如Adobe去年12月面向Windows平臺發布了Arm版的Lightroom,Arm版Photoshop也處在beta狀態了——總算開發者響應比以往更積極。更不用提,Arm版macOS一推出,主要開發者幾乎是群起響應。

  Arm這邊,面向Windows筆記本的高通驍龍8cx如今走到了第二代,也是與微軟合作的第二代產品。其低功耗表現實則無需贅言,Surface Pro X的超長續航即是佐證。關鍵應在于,這顆芯片在性能上和x86陣營的競品比起來如何。如我們此前在M1芯片分析文章中談到的那樣,驍龍8cx的實際性能頂多是差強人意。

13.png

  來源:NotebookCheck

  不過畢竟驍龍8cx功耗水平才7W——這個功耗頂多也就是手機芯片的加強。以3.15GHz(Cortex-A76)的頻率,達成與Intel LakeField(酷睿i5-L16G7)相似的單核性能成績也在情理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雖說Geekbench算不上什么靠譜的跑分工具,但看NotebookCheck的這些得分,Arm陣營這兩年的整體水平實則都不再是10年前的孱弱樣子了。

  基于Arm指令集的蘋果M1芯片的帶來,則全面證實要用Arm來實現高性能,應用于PC是完全可行的,與此同時還能達成碾壓x86陣營的低功耗水平。

  PC之外的“高性能”擴展

  總結一下Arm之所以過去10年之后才真正有能力在PC之上逐漸站穩,一方面在于微軟和蘋果作為操作系統供應商態度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是Arm在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后,在低功耗的基礎上,還有與x86陣營在性能方面一戰的能力——Arm、蘋果、高通在其發展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事實上,微軟如今對待Arm和x86兩者的態度依然是曖昧的,Windows Runtime運行時的存在已說明一二。這始終是橫亙在Arm面前的一座大山。不過微軟正在規劃新的Windows 10X系統,預計今年會隨同部分便攜式硬件推向市場。

  Windows 10X是個試圖拋棄歷史遺留問題,加強用戶體驗和安全性的系統。系統不再原生支持傳統的win32應用,而是將這些傳統應用默認放到container中運行。當然它也支持Windows Runtime API。且似乎現有規劃中的Windows 10X設備都基于Arm平臺,這對Intel實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當然以微軟態度搖擺的傳統,Windows 10X仍有可能是下一個Windows RT或者Windows 10S。但從中,我們還是能看到微軟起碼在試探重整Windows生態的可行方案,Arm則會是這個方案的基石。

  與此同時,蘋果以極其瀟灑的姿態拋棄x86生態,開發生態全面轉向自家的Arm芯片,實則也在無形中幫助微軟加速了轉舵過程。

  14.png

  最后可以談一談PC之外,Arm如今的擴張。IoT和更多低功耗芯片市場就不談了,畢竟這一直都是Arm主場,比如說小至SSD固態硬盤主控芯片的Cortex-R系列實時核心,大到雖被唱衰但發展依然不錯的Cortex-M系列面向IoT設備的低功耗芯片。

  Arm對高性能計算市場的沖擊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此前嘗試都不能算成功。和Arm在PC市場的發展一樣,這兩年Arm芯片在HPC、超算、數據中心市場的發展又構成了新局面。這其中有一些典型事跡:

  比如說去年富士通發布名為富岳的超算,成為新的全球超算第一,其中的A64FX芯片就基于Arm v8.2A架構,這顆芯片的市場反響就相當好,規劃中今年出貨給亞馬遜、谷歌、微軟這些云供應商。再比如前年亞馬遜宣布其自研Graviton2處理器應用于AWS EC2,就是采用Arm Neoverse N1架構。

 15.png

  去年9月,Arm又為Neoverse家族(面向基礎設施)新增了V系列,比此前的N和E系列都更偏重性能,就像數據中心界的Cortex-X1,通過進一步打破PPA限制,在單核性能上對標x86高性能核心。

  與此同時,如此前在《Arm在數據中心的價值:黃氏定律背后,英偉達打的什么算盤?》一文中所述。英偉達在數據中心的強勢,預計未來會令主控CPU愈加邊緣化。而英偉達對Arm的收購,則將Arm推向了進一步的大一統。在端到端部署Arm之際,也就是Intel退場的時候了。這應該也是吳雄昂要在中國IC領袖峰會上談“搭載新時代大計算平臺”的一部分。

  不過Arm的這種發展策略因大環境與英偉達對其收購,亦存在不少變數。我們此前采訪的不少企業就預想到了因收購可能產生的商業風險,不止一家企業都強調采用Arm與RISC-V并行的策略,且提及RISC-V在多個方向上的發展愈發成熟;一些重要的市場玩家都在籌備后手。但有挑戰存在的市場,才有發展。即便是不思進取的x86平臺,這兩年都煥發了新活力。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毛片在线看免费全部播放 | 成人看片黄a在线看 | 在线一区免费视频播放 | 爱爱客影院在线影院gf发现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动漫视频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 | 久久两性| 99久久精品免费 |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 |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制服 bt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 | 色狠狠色综合吹潮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伦精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精品一级毛片 | 99成人免费视频 | 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野外性k8播放性迷宫 | 亚洲综合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 国产欧美另类 | 精品韩国主播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 | 美女张开腿给男生桶下面视频 | 亚洲在线免费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女厕偷窥系列在线视频 |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 成人软件18免费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图片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大全 | 亚洲无限看 | 一级免费看片 | 中国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99视频 | 一级黄网站 | 欧美一级毛片一免费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在线播放在线 | 天天澡夜夜澡狠狠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