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這么一句調侃的話,“韓國人的一生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足以證明三星在韓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這句話放在半導體產業鏈,也部分適用。
在面板、存儲器、晶圓代工、圖像傳感器、MLCC這五大產業中,三星在每個領域的排名都在前二,其影響力可見一斑,并且在近期的全球產能緊缺大潮中,三星扮演著關鍵角色。
4月7日,三星電子公布了今年Q1的預估財報數據,預計Q1營收達65萬億韓元(約為38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7.5%,盈利同比增長44%至9.3萬億韓元(約合544億元人民幣)。
內存:價格攀升
在存儲器市場,三星一直是老大身份,而由于疫情導致的線上辦公等宅經濟的興起,同時對存儲器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一方面需求增加,一方面產能不夠,兩者相互作用,共同推高了存儲器的價格,同時也在幫三星不斷“印鈔”。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最新數據顯示,DRAM價格已正式進入上漲周期。第二季受到終端產品需求的持續旺盛,以及數據中心需求的回升,合約價將繼續上漲,上漲空間為18%~23%。
具體到Server DRAM,由于DRAM原廠擴產計劃比較保守,普遍沒有新的擴產計劃,而第二季度又是傳統的server整機出貨旺季,所以供需關系不平衡導致server DRAM價格持續走高。預計第二季度將迎來采購高峰,價格將增加20%~25%。
PC DRAM方面,由于各大PC OEMs的積極生產目標,加上第二季本就為筆電生產旺季,該季度PC ODMs的筆電生產總量季增幅為7.9%。同時,筆電將持續受惠于遠距辦公與教學帶動,將使PC DRAM價格漲幅再擴大。
集邦咨詢認為,受筆電生產總量增加影響,第二季PC DRAM價格漲幅上調至23~28%。
在Mobile DRAM方面,全球芯片短缺導致各個手機品牌都在積極生產備料,這導致mobile DRAM需求上升,同時價格走高,此外server也會對Mobile造成產能排擠現象,進一步拉高價格。
而在產能方面,三星的平澤二廠(P2)的全新晶圓生產線已經調試完畢,預計6月份就可以投產,主要采用EUV光刻設備,生產第三代10納米LPDDR5 DRAM。此外該工廠擁有超微晶圓代工生產線和下一代V-NAND閃存生產線,并極有可能進行第七代V NAND生產。
面板:訂單增多
在面板方面,三星近年來在LCD上進行戰略性撤退,將重心放在了 QD-OLED面板上,并且在去年10月,三星顯示就宣布將集中力量對 QD-OLED 量子點面板產線投資110億美元。
根據集邦咨詢的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AMOLED機種比重將大幅上升至39%,與此同時a-Si LCD份額將會略降,LTPS LCD機種的比重則持續受到壓縮,預計比重將減少至33%。
同時,近期有消息稱,目前三星Display OLED面板遭搶購,小米、OPPO、vivo、蘋果等已經計劃與三星Display提前簽署2022年OLED采購合同。
MLCC:漲價
從去年疫情以來,全球MLCC產能出現了較大缺口,并且價格一路上漲,再加上日本“213”地震造成的大范圍停電潮,讓原本供應不足的MLCC更加緊缺。全球第一大MLCC企業村田的產品交期已經超過了112天,并且最長要到180天。
作為全球第二大MLCC企業,上個月三星電機針對中型合約客戶,調漲了部分MLCC價格,漲幅為10%~26%,而即使漲價,MLCC也是供不應求,這也將進一步推高三星電子的營收。
CMOS圖像傳感器:外包
在圖像傳感器領域,CMOS圖像傳感器供不應求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并且這一現象還將持續。
根據集邦咨詢的數據,即使遭受疫情沖擊,2020年手機鏡頭的出貨量仍增長3%。預計這波漲勢還會持續,2021年的手機鏡頭出貨量有望達到50.7億顆,同比增長11%。與此對應的是手機鏡頭的增加,相對應的是CMOS圖像傳感器需求的增加。
并且最近半年時間,三星的市占率在逐步提高,以小米11為例,前后四顆攝像頭,其中三顆的元件都來自三星,最新的小米11 Ultra這款手機也是采用三星的產品。
而為了緩解產能危機,以及占領跟多的市場份額,三星選擇與聯電結盟,計劃出資購買設備,協助聯電南科P6廠擴產,用28nm制程生產CIS芯片,計劃本季度動工,2023年量產,目標月產能2.7萬片。
晶圓代工廠:建廠
在三星半導體相關的業務中,三星2021年第一季度的芯片部門營收不及預期,主要原因是今年2月份德州的暴風雪導致大停電,造成三星工廠無法運轉,而出現虧損,但隨著工廠進入正常運轉,該工廠也將為三星貢獻一部分營收。
此外,根據路透社報道,三星已經在奧斯汀晶圓廠附近買了一處土地,面積約為140個足球場大小,將會在該處建立新的晶圓廠,有可能今年第二季度開工,到2023年第三季度投產。
根據三星的公告顯示,該工廠主要制造高端邏輯IC,為客戶打造體積更小,速率更快的運算芯片,主要面向的客戶包括特斯拉、高通、英偉達等。
總結
在全球產能緊缺的大背景之下,健康的公司都能拿到更多的訂單,只不過訂單增多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看誰能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作為一個帝國型企業,三星在多個領域都大開大合,產能不足就擴產,無力擴產就尋求他人代工,最大可能的保證自己在競爭激烈的產業發展中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讓“印鈔機”開的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