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2020年,雖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受去年疫情影響,但原本企業需數年才能完成的數字化轉型,被壓縮到數天和數周,讓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活力。如今后疫情時代,自動駕駛、工業質檢、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場景迸發更多計算需求,給行業帶來新挑戰和機遇。
如果您持續關注計算產業,會發現異構計算和邊緣計算,是被看好的兩大機會點。在邊緣計算領域,據IDC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邊緣計算服務器市場的5年復合增長率為19.6%,遠高于核心基礎設施的增長率。中國邊緣計算服務器市場的增長率高于全球。2020年度浪潮邊緣計算服務器以市占率32%排名中國第一。
對此,浪潮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在近日舉行的IPF2021上表示,隨著邊緣計算市場快速發展,邊緣端會呈現出多樣化場景化的應用需求。而第一波可以快速部署的邊緣場景主要有ICT融合場景、泛CDN、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產業+AI、城市治理、智能物聯網等七大類。
針對這些場景,浪潮布局了“邊緣微中心、邊緣云服務器、便攜AI服務器、邊緣微服務器”四大產品系列,以滿足用戶數字化轉型與重塑過程中多樣化、場景化的應用需求,提供從數據中心到邊緣側的智慧算力。而基于過去與客戶深度交流所發現的痛點,浪潮在本次IPF上重磅推出創新的邊緣微服務器EIS800。
01、將占總體60%!計算力向邊緣側延伸
任何產品的產生都不是來源于空想。實際上,真正能解決企業痛點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一定是服務商在一定長的時間段內,在不斷開拓業務的實踐過程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再由經驗總結形成的。
在邊緣計算市場亦是如此,甚至更為復雜。“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們一邊做邊緣業務,一邊就看到越來越多問題暴露出來。”孫波表示,拆開來看“云邊端”是三個市場。
“云”是數據中心這十幾年迅速發展的成熟市場。在云數據中心時代,服務器要面臨什么程序、什么應用,經過這些年包括開源組織和企業貢獻的很多力量,今天已經形成非常統一的標準。
“端”側則“多種多樣”,既面向通信、汽車、家具等領域,也應用于教育、醫療、金融等場景,而每個場景所需要設備的IO接口,算力和環境適應性都不一樣:有的設備要耐高溫,有的則應該耐低溫,有的需要接入高速網線,有些適用于窄帶物聯網,十分多樣。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邊是標準統一的“云”,另外一邊是差異化十分大的“端”,中間如果需要“邊”去協同拉通,那么“邊”就會面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
即便如此,目前許多企業的邊緣計算項目仍然屬于“項目型交付”。而長期如此,幾乎很難將“云邊端”打通。
“由于中小企業基本采用快速搭建平臺進行交付的模式,這使得邊緣計算產品的出貨量并不大,缺少大規模部署驗證也進一步導致產品成熟度低。例如我看到有很多桌面級芯片都可靠性低,多樣化場景IO復雜多樣,兼容性低。”孫波表示,產品的黑盒測試不可替代。許多公司因為某一行業規模小,暫時沒有標準定義,隨意而來,但這樣根本無法做出真正有價值,有進步的產品。
不僅是傳統框架,實際上產品計算力升級也有瓶頸,必須向邊緣轉移。孫波坦言,數據決策正在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側遷移,未來云端邊三者的決策權重比例基本上2:2:6。
具體看,云端占比20%,云中心進行整合數據決策、深度訓練和AI推理;端側決策占比是20%,各類感知終端設備包括攝像頭、各種終端傳感器、網絡邊緣等,可做單一AI推理場景;這其中的大量決策,在邊緣側需要完成的大概占整體的60%,只有這樣,才算真正把計算的壓力從數據中心側向邊緣側釋放。
我們看到,雖然業界基本上每年都會升級新產品,但數據中心迭代速度卻并不快。“缺少AI算力,傳統的邊緣計算只是做數據處理,并沒有在邊緣側更深入進行一些AI推理分析還有數據加工,只能將數據匯總下來傳到后端做一些深層次的分析。所以傳統的這些設備缺少AI算力,這是我們看到的最大問題,圍繞這些問題,我們打造了新一代的邊緣微服務器產品EIS800。”孫波表示。
02、更強適應性!邊緣智算微服務器EIS800問世
針對于邊緣側算力的差異性需求,此前,浪潮開發過EIS200等產品,其具備數據中心級可靠性,支持不同距離通信方式、以及寬溫設計與獨立被動散熱,適用于能源、鐵路、物流、零售、制造、智慧社區等場景。
而在此次IPF上浪潮發布的全新邊緣微服務器EIS800,延續了浪潮數據中心級高可靠性,性能又有了進一步提升。孫波表示,EIS800是一個產品系列,而不是單一產品,包含三款計算的節點還有兩種集中部署的微中心。
據了解,EIS800可提供高達100TOPS的邊緣AI算力,有室內、室外和微中心三類計算節點形態。
第一類室內節點體積小巧,滿足企業信息化、云桌面等一般室內應用場景的溫度環境。第二類室外節點則可適應-40°C-70°C環溫,具備工業級防水防塵特性,在智慧交通、電力巡檢等惡劣條件下也可高效穩定運行。
“面向室內的節點,往往是人機并存,對防水要求不高,但需要低噪。面向室外的節點,環境適應性更強。”孫波表示,我們在零下40攝氏度到零上60、70攝氏度寬溫情況下,如何部署邊緣計算?比較典型的場景就是智慧交通,例如夏天的路邊燈桿最高溫度將近70攝氏度,如此高的溫度對于邊緣計算產品有很大的挑戰。
第三類微中心節點,支持桌面級和機柜級集中式部署,適用于智能制造、車路協同、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不同場景。孫波表示在前期推廣業務時,看到很多客戶希望批量部署服務器,但由于服務器都是上架的,批量部署會導致盒子太多。所以為了上架和集中部署,浪潮推出了微中心節點。
據悉,微中心節點的邊緣服務器產品,可從0-100T集成更靈活的AI算力,而且隨著發展逐步提升。微中心節點還融合了多種IO擴展功能,可通過多節點堆疊的桌面級微中心和兩節點拼接上架的機柜級微中心部署。針對更高密度的部署需求,該產品可通過整機柜形態一體交付,大幅提升邊緣場景下設備的運維部署效率,并且能夠支撐更為復雜的AI負載。
基于微中心節點,浪潮開發了兩個集中部署的中心。據了解,其中一類是中小企業以及工廠的小規模信息化系統,叫桌面信息中心。孫波表示雖然其實際上體積只有微波爐大小,但可以部署6臺微服務器。
“像小企業是極需這種IT設備的。小企業沒有多少人但是需要有郵箱系統和自己的網站,還需要有自己的業務處理的平臺,因此桌面信息中心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輕量化需求。”孫波表示。
我們知道,浪潮做整機柜已有十多年的經驗,積累了很多研發、運營以及生產交付、社會服務和質量口碑。如今要下沉到邊緣側,希望交付一整套柜而不用現場施工,因此浪潮希望把微中心節點裝到機柜里,通過微中心加上交換機和監控形成一整個小機房。
而就能夠在各種環境及應用場景下部署的邊緣計算服務器,要求服務器靈活小巧并且具備很強的環境適應性。
“這就是我們設計EIS800系列的初衷。”孫波表示。
03、浪潮邊緣計算賦能千行百業,還將三方面發力
浪潮在邊緣計算領域布局很早,2017年就推出相關產品,在服務器和AI產品線迭代開發,2020年更是成立單獨的邊緣計算事業部,至今四款產品均實現較多部署。其中,浪潮邊緣微服務器已經在傳統行業中實現較多部署。
比如在能源領域,我國有上萬口油井需要進行日常監測和維修,人力運維遠不足支撐日常的管理需求。不僅如此,安全、合規地進行開采和生產作業是保障石油化工企業平穩運行的基礎條件。
為此,浪潮推出了智慧油井解決方案,通過對油田現場智能儀器的電壓、電流、載荷、溫度、視頻圖像等數據進行自動化采集,在基于浪潮邊緣微服務器EIS200的百度邊緣計算平臺進行實時分析處理,并將數據回傳到數據中心進行模型的優化與算法迭代,實現對油井設備的智能監測管理,礦機可以按照底下油量儲備情況去智能啟停和調節它的頻率,從而節省電費80%以上。
同時,該方案可以對作業現場的人員是否佩戴安全帽等安全合規操作行為進行檢測,保障油田開采工作安全平穩運行。
除了智慧能源以外,浪潮面對邊緣側多樣化、復雜的計算需求,與合作伙伴推進了八大行業的場景化解決方案,為智慧水利、智能工廠等應用場景提供云-邊-端一體化的全解決方案。
當被問及過去一年浪潮關于邊緣計算的發展是否達到預期,孫波坦言:“沒有達到我預期滿意的程度,因為我們確實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孫波透露,浪潮認為邊緣計算市場會呈指數級增長的趨勢,把邊緣計算看成非常重要的路線,所以正在重點布局三方面。
一是在產品層面,浪潮邊緣計算將一步把產品梳理清楚,在開發產品的時候,針對各類差異化需求,把思路理清后再進行打磨、打造。
二是在標準層面,浪潮不僅在國際標準中牽頭,也將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希望未來行業組織可以擁抱開放,大家一起做生態。
三是在生態合作層面,浪潮一直推崇開放計算的理念,在邊緣計算的發展戰略上也將同業內各類企業開展合作,將技術能力開發給客戶,針對行業場景共同開發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實現智慧計算價值的落地。
“對于云邊端協同,我們一直在分享一個理念,希望整個生態能夠協同推動邊緣計算的業務發展。我們看到,這個行業缺少統一的標準,缺少成熟的合作模式以及生態合作伙伴。浪潮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在一些開放的組織包括OCP去貢獻我們更多的力量,大家一起去定義未來的一些邊緣計算,把未來邊緣計算的生態慢慢的打造出來。”孫波表示。
觀察:開放合作,邊緣計算穩步推進
展望未來,智能物聯將帶來更多數據量和計算需求。如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416億臺,產生的數據量達79.4ZB。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間的數據交互、數據分析以及建模、推理,將加速工作負載和數據“重心”快速向邊緣發展。
而在AI和物聯網等技術推動下,邊緣側將演化出多元化場景,多場景應用對算力的要求呈現多元化趨勢,計算從通用走向專用,異構計算、邊緣計算等不同形態的算力發展。計算力不斷從云端向邊緣延展,同時反哺云與端的發展。
浪潮洞察了這樣的趨勢,并結合企業需求開發新的邊緣計算產品,意圖為行業和自身未來發展,鋪就一條高速公路。
所以在筆者看來,此次邊緣計算微服務器EIS800系列產品的亮相,意味著浪潮邊緣計算產品形態進一步豐富,將為各行業提供更優TCO的邊緣產品及方案,助力邊緣計算市場的快速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筆者通過與孫波交流,還有在展臺多個浪潮合作伙伴參觀了解到,浪潮推崇開放計算的理念,在邊緣計算的發展戰略上也將同業內各類企業開展合作,將技術能力開放給客戶,針對行業場景共同開發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實現智慧計算價值的落地。
比如,2019年初,浪潮就發布了業內首款滿足ODCC開放計算組織面向通信行業的OTII(Open Telecom IT Infrastructure)標準的邊緣計算服務器。對于新興的市場,浪潮也在聯合一些上游不同芯片解決方案、AI算法商、各行各業解決方案商以及集成商等,進行創新合作。
同時,浪潮也在聯合中國信通院、百度、Intel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編寫了最新的邊緣計算產業洞察白皮書,旨在從邊緣計算新基礎設施、服務要求、系統架構和應用場景幾個方面分別對邊緣計算的基礎設施發展、新的服務能力、彈性技術架構進行描述,推動邊緣計算不斷發展。
我們相信,注重創新且開放合作的浪潮邊緣計算,將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