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發科宣布,因為業務擴展需求,將積極招募2000名優秀的人才加入團隊,而給出的薪資也比較豐厚,碩士畢業的新人年薪150萬新臺幣起(約人民幣35萬元),博士畢業新人年薪200萬新臺幣起(約人民幣46萬元)。
出手闊綽的聯發科
最近一年多時間來,受益于全球半導體的持續升溫,半導體企業的業績也節節攀升,前不久全球半導體觀察還統計了A股的75家半導體企業營收狀況,它們的營收平均增幅在30%以上。
中國臺灣地區的行業龍頭們同樣營收大增。
臺積電去年營收同比增長25.2%,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50%;聯發科去年的營收同比增長30.84%,創歷史最好成績,凈利潤同比增長78.6%,市值也一路走高。
盈利能力強勁的同時,聯發科大手筆發給員工每人10萬新臺幣的激勵獎金(約2.3萬元),其全球的1.7萬名員工都可以獲得這筆獎勵。
在員工的薪資待遇方面,聯發科也是一直走在前列,甚至超越臺積電。根據臺灣地區薪資查詢網站比薪水的數據計算,2020年,聯發科員工的平均月薪高出臺積電64%,年薪高出臺積電21%。業界估計,聯發科一級主管的年薪大概落在600萬新臺幣左右(約138萬元)。
大廠招人
擴大招人規模的不僅僅是聯發科,半導體行情的大熱,產能供不應求的大趨勢之下,擴產不僅需要的是資金、時間與場地設備,還需要人。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半導體產業都在搶人。
今年3月,臺積電就透露,2021年將招聘9000人,創歷史最多,而目前臺積電在臺灣地區擁有5萬名員工,這意味著人員規模將擴大2成。此外臺積電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工廠,也已經招聘了250名核心工程師。
為了留住人才,臺積電在臺廠區的員工自2021年起調薪20%,調整幅度創新紀錄,而從上次大調15%算起,臺積電已超過10年未大幅結構調薪。此外,臺積電還打算將部分變動薪酬轉換為固定薪酬,以提升人才留任與招募上的競爭力。
除了臺積電與聯發科外,日月光高雄廠將招3000人,中壢廠招1000人,并且調薪3%~5%,友達與群創共招募人才2500名。
設備廠中,應用材料宣布兩年內招募近千名研發人員,ASML今年計劃在臺招募700人以上。
招人是一方面,如何留住人才是另一道難關,所以大廠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巨頭留人
對于很多廠商來說,為了留住人才,漲薪是基本操作,臺積電去年給與員工分紅花費了695億新臺幣(約人民幣160億元),平均每人139萬新臺幣(約人民幣32萬元)。日月光為了解決職工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中壢廠附設幼兒園。
應用材料提供給員工的除了本薪、獎金、配股,每年旅游補助,購車無息貸款之外,還有員工認股計劃,以及認股計劃15%的優惠,員工根據薪資可選1%~25%用于認股,可選擇由公司半年購回。
ASML給出了員工可用工資的10%購買公司股票的福利,持有滿一年后由公司直接發20%的現金。
美光則給工作5年以上的員工發放“久任獎勵”,且不定期提供員工以折扣價格購買公司股票。
大陸薪資現狀
對人才的需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尤其是這兩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在大力發展,立志“東出”,所以大規模招聘新人,高薪招人的情況也多了起來,并且各種集成電路大學也應運而生。
全球半導體觀察采訪了負責招聘半導體相關崗位的業內人士獲悉,最近兩年大陸半導體對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人才的流動性也比此前高了許多。
薪資待遇方面,該業內人士表示,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工作七八年的優秀工程師能拿到60萬,甚至更多。而有些即將上市的半導體公司,研發副總級別的崗位可以拿到的薪資大概是200萬,甚至加股票分紅。
隨著大陸出現的芯片熱現象,一大批半導體相關的初創企業迸發而出。根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大陸2020年共新增超過2萬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增速達32%,總量為2019年的1.3倍。
在提高工程師待遇方面,有些拿到融資的初創公司更愿意給予工程師更高的薪資,并且許諾上市后的期權,通過高薪資吸引更多的工程師加入團隊。
而大廠因為有一套成熟的薪資制度,所以薪資漲幅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對于已經上市的公司,由于公司經營穩定,有品牌效應背書,所以受到市場干擾會少一些。但總體而言,近年來,大陸半導體公司的分紅越來越多了,這對于工程師們來說是好事。
總結
人才是半導體的基石,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的半導體人才儲備都明顯不足,人才已經是一項稀缺的戰略資源,所以這也是各大半導體公司與初創企業大力招人的關鍵原因。
當然,半導體廠商為了招人使出渾身解數只能解決企業短期的問題,并不利于半導體產業整體發展。從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還是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及對待優秀人才的合理薪資待遇制度,這樣半導體產業才能實現穩步、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