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造車進臨港”——2021臨港新片區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暨產業發展研討活動舉行。
圖源:上海臨港
項目簽約儀式上,上汽集團、延鋒汽車、廣微萬象、東山精密、麥格納、李斯特、上檢中心等18家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落地新片區,涵蓋汽車整車、汽車芯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內飾、車身、新材料、檢驗檢測、氫燃料汽車核心零部件、精密加工等多個領域,總投資超過160億元。
此次簽約的白特榮新能源科技公司,其為上汽、特斯拉提供電池包安全件等關鍵零部件。白特榮副總裁王三保說,白特榮計劃一年半內,一期項目就要實現量產,達到近4億元的年產值;5年內,臨港工廠產值達到10億元規模。
臨港產業區目前已集聚特斯拉、上汽乘用車等頂尖企業,據上觀新聞報道,特斯拉方面最新披露,上海工廠造車已實現超90%零部件國產化,能大幅降低成本,同時穩步提升產能。或許是因為對本地產業集群的信心,特斯拉還將在臨港建設研發中心和設計中心。從設計、制造到銷售,所有高附加值的流程都將落于臨港。
臨港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新片區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2000億元,沖刺3000億元,成為創新集聚、功能齊全、業態完備的國際化汽車城。
據悉,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上海臨港新片區七大前沿產業之一,2021年將沖刺1500億元,成為新片區首個邁過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預計到2025年,新片區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邁過2000億元,沖刺3000億元,成為創新集聚、功能齊全、業態完備的國際化汽車城。數字顯示,2020年,臨港新片區規上智能新能源汽車企業實現產值758億元。
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臨港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臨港集團總裁呂鳴等出席活動。
朱芝松指出,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是臨港新片區七大前沿產業之一,臨港新片區一方面積極發揮好上汽生產基地和特斯拉超級工廠在產業鏈上的招商引領作用,另一方面積極加強汽車電子尤其是汽車芯片領域的技術攻關和布局。未來,臨港新片區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功能齊備、創新集聚的產業生態,將“造車進臨港”這一現象成為更多汽車行業內企業口口相傳的流行語和投資本能,讓更多企業在臨港做大、更多人才在臨港圓夢、更多創新在臨港轉換,使臨港成為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