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聯合報報道,車用芯片短缺問題讓不少國際車廠被迫減產或停產,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也注意問題嚴重性。近期市場傳出,特斯拉已接洽打算收購記憶體廠旺宏六吋廠,這也是繼鴻海后,另一有意收購旺宏六吋廠的廠商。但旺宏昨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強調本季將完成售廠事宜。
目前傳出對旺宏六吋廠有興趣的多是著眼于車用芯片布局的大廠,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則表示,旺宏決議出售六吋廠,主要考量現有廠房效益有限,且廠房樓板設計無法更換八吋或新的十二吋設備,為將資源集中更具效益的八吋和十二吋廠,因此決議出售,并于去年通知客戶轉移至八吋廠或另尋其他代工來源。
旺宏也自四月起停止投片,以利騰出廠房及設備出售給買主,且不排除廠房和設備分別出售。
近期全球八吋產能被遠距應用塞爆,導致車用芯片供應短缺,由于六吋廠仍具備生產車用相關芯片效益,不僅吸引近期大舉布局電動車市場的鴻海集團興趣,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已證實派員與旺宏團隊接洽,特斯拉也傳將采取預先付款方式,確保芯片供應,甚至也不排除購買晶圓廠。
外電報導指出,特斯拉因應全球車用芯片荒,計劃采非產業慣例的作法,預先付款購買芯片,確保關鍵芯片供給穩定;特斯拉更考慮收購一家晶圓代工廠,解決車用芯片短缺問題。
半導體業者表示,旺宏本身也是特斯拉供應鏈成員,主要供應車用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且該公司有意出售的六吋廠具備生產車用二極體和金氧半場效晶體管(MOSFET)的能力,且位于科技重鎮的竹科二期,原材料及后段封測供應鏈完整,在八吋產能恐要到2023年才會紓解,且多數八吋晶圓廠打消出售念頭下,有意建立車用芯片貨源的廠商,轉向收購六吋廠,成為重要的選項。
根據旺宏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是2000年跨足晶圓代工,六吋廠月產能約二萬片,主要項目涵蓋高壓制程的混合訊號、電源管理、類比及微機電元件等。
特斯拉考慮收購晶圓廠,保證芯片供應
據金融時報報道,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將采取非同尋常的步驟,即預先購買芯片以確保其關鍵材料的供應。報道進一步指出,特斯拉正努力嘗試收購一家工廠,以解決面臨的全球芯片短缺問題。
半導體行業供應商和咨詢公司的人士說,這家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與臺灣,韓國和美國的相關供應商討論確保芯片供應的對策。
他們還強調,特斯拉對直接購買工廠的興趣還處于初步階段??紤]到涉及的高昂費用,他們表示,這樣的收購將是困難的。但特斯拉需要最新一代的量產芯片,這些芯片主要在臺灣和韓國制造。
金融時報進一步指出,現今,從汽車到電信設備制造商(例如Cisco)等行業都在尋求新的方式來解決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時,而特斯拉對確保產能的直接財務承諾感興趣。
因為芯片供應的緊張,已經迫使幾家汽車制造商將工廠閑置或關閉。評級機構惠譽(Fitch)稱,這些干擾預計將使該行業今年損失估計銷售額的5%。
從報道中可以看到,一些合同芯片制造商已開始允許大客戶預先支付定金,以保證某些訂單以固定價格出售。對于合同芯片制造商而言,這種做法極為罕見,但這樣做可以靈活地將產能分配給來自不同客戶的訂單,而他們將一直是他們盈利能力的基石。
特斯拉在去年宣布自己制造電池單元的計劃時表現出了進軍零部件領域的意愿。
該公司已經擁有一個內部工程團隊,負責設計用于自動駕駛的高端芯片。
特斯拉供應鏈咨詢公司Seraph Consulting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mbrose Conroy表示:“他們將首先購買產能,但他們正在積極考慮購買自己的晶圓廠?!?/p>
但是大多數觀察家認為,收購和運營芯片工廠對于特斯拉這樣的汽車制造商來說是有點反應過激。
貝恩公司上海合伙人Velu Sinha表示:“在他們看到了工廠的造價之后,相信他們會回去重新排隊。”
一個尖端的實驗室需要多達200億美元的投資,而且眾所周知,運營這樣的工廠的復雜性很難掌握。
為特斯拉生產芯片的三星公司的高級主管表示,隨著客戶尋求越來越專業化和定制化的半導體,跟客戶的合作安排將不得不改變。
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CW Chung表示:“鑒于當前的產能短缺,三星可能會為特斯拉這樣的公司提供專門的產能,因為他們使用壽命更長的芯片。
特斯拉沒有回答有關該主題的問題。一位熟悉三星對此事的想法的人士說,三星已經為客戶開設了一些生產線,并愿意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其他汽車制造商已開始直接與晶圓廠簽約。一位建議歐洲汽車制造商調整其芯片供應鏈的人士說,汽車集團”將與合同芯片制造商進行更直接的交易“。”這意味著他們必須投資于內部團隊,這也意味著專門的購買協議?!?/p>
變化不僅僅局限于汽車行業。思科表示已將資金用于托管,以與一家身份不明的合同芯片制造商保留產能。
上個月,六家半導體設計公司與臺灣聯合微電子公司(UMC)達成了一項交易,根據該協議,全球第四大合同芯片制造商將為其擴大成熟技術的生產能力,以換取財務保證金。
這種安排與傳統的商業模式背道而馳。一位熟悉此類業務的半導體高管說:”當您為一個客戶封鎖一定容量時,靈活性就消失了。“
對于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臺積電(TSMC)來說,其毛利率超過50%,其盈利能力取決于其眾多客戶之間的競爭能力。
臺積電一直拒絕為任何客戶預留專用產能的要求。在美國芯片設計公司頻繁將訂單轉給競爭對手三星之后,它在2014年破例,以規避高通離去的風險。
一位美國官員表示,希望與小型晶圓廠(如聯電或臺灣競爭對手力晶)的美國汽車制造商加強合作,因為擁有巨大議價能力的臺積電”對特定的購買交易興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