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總產值再次突破單季歷史新高,達227.5億美元,季增1%。
半導體代工業營收不斷創新高主要受益于多項終端應用需求上漲,各項零部件備貨強勁。自2020年起,晶圓代工產能便供不應求,各大廠商紛紛上調晶圓售價及調整產品組合。
具體而言,龍頭臺積電第一季營收以129.0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占總市場份額的55%,在AMD、聯發科及高通7nm訂單持續下單下穩定成長。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一季度財報會上表示,產能短缺將持續今年全年,并可能延續到2022年。4月1日,臺積電表示,公司正進入一個成長幅度更高的期間,預計未來幾年5G和高性能計算的產業大趨勢將驅動對半導體技術的強勁需求。此外,疫情也加速了各個方面的數字化。公司預計在接下來三年投入1000億美元增加產能,以支持領先技術的制造和研發。
而臺積電今年的資本開支則由年初的250億美元至280億美元提升到300億美元。4月23日,臺積電核準資本開支28.9億美元,用于增加成熟制程產能。據悉,主要是擴建在南京的28納米工廠。
臺聯電的增長主要受PMIC、TDDI、OLED DDI、CIS、及WiFi SoC等多項產品需求驅動。臺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在一季度業績會上預計,今年第二季,市場需求將持續超越供應,也將推升晶圓出貨量及以美元計價的平均售價。他表示,聯電董事會通過了一項投資案,將與多家全球領先的客戶共同攜手,擴充在臺南科學園區的12英寸廠Fab 12A P6廠區的產能。P6產能擴建計劃預計于2023年第二季投入生產,規劃總投資金額約新臺幣1000億元(約35.8億美元)。在未來三年,聯電在臺南科學園區的總投資金額將達到約新臺幣1500億元(約53.7億美元)。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11.03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0%,市占率為5%。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預計,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持續到年底,其中40nm、0.15/0.18μm產能尤為吃緊。上半年該公司業績預計超出原先預期。成熟制程到今年年底產能將持續滿載,新增產能主要在下半年形成;先進制程一季度營收經過波谷后環比成長,NTO(new tape out)穩步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