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廈門火炬高新區歡慶建設30周年,在經過多年的積極發展及努力建設下,廈門火炬高新區以不到廈門土地面積3%的產業用地,占了全市超過一半的工業投資,貢獻了全市近4成的規上工業增加值,產業領域也從軟件及信息服務、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到前瞻布局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20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千億,企業總數突破萬家,國家級高企總數突破千家,綜合實力位居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第16位,較2019年度排名上升1位,近幾年堪稱廈門火炬高新區的黃金年代。
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景氣及整體產業環境不佳,企業投資腳步放緩,火炬高新區表現依舊亮眼。在聯芯、浪潮、天馬6代AMOLED、電氣硝子、中航鋰電、海辰、神州鯤泰等大項目支持下,2020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千億,達3011.6億元,工業增加值757.5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高于全市約1個百分點。工業固投220.9億元,同比增長22.2%,占全市工業投資的53.4%。凈增企業2236家,企業總數突破萬家,國家級高企總數1056家,“三高”企業數達937家,較上年新增105家,占全市36.6%。
圖:2016-2020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工業總產值
資料來源:廈門火炬高新區,集邦咨詢整理
其中五大主導產業表現優異。平板顯示產業實現產值1433.9億元,占全市95.6%。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收1371.2億元,比增15.9%。計算機與通訊設備產業實現產值871.9億元,占全市71.7%。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產值222億元,比增7.6%。電力電器產業實現產值198.4億元,比增10.9%。
圖表:廈門火炬高新區五大主導產業
資料來源:廈門火炬高新區,集邦咨詢整理
進入2021年火炬高新區表現穩定增長,一季度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75.1億元,同比增長22.5%;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94.3億元,同比增長25.5%;累計完成固投70.05億元,同比增長55.3%,其中完成工業固投54.2億元,占比全市工業固投總量56.7%。其中幾大主導產業鏈包括平板顯示產業、計算器與通訊設備產業、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分別實現產值367.62億元、223.66億元、97.4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兩位數。
在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引進及資金方面,廈門火炬高新區也開展多方面工作,其中《廈門火炬高新區進一步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措施》,從企業研發能級、企業創新成長、企業引才用才、園區協同創新生態、建設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等五方面給予支持;陸續推出的“創新十條”、“創新新四條”、“火炬創新券”、“創新十九條”,提供企業更精準的創新服務。2020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共投入科技三項與重大產業項目扶持經費16億元;新增4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占全省比重57.1%,新增17家省級各類研發平臺,比增70%,火炬石墨烯孵化器成為全省僅有的兩家國家級專業孵化器之一;組建了總規模30億元的火炬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半年內引進中兵國調、聯和二期和武岳峰等三只子基金,規模達90.2億元。
展望未來,廈門火炬高新區將聚焦“五大主導產業+四大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鏈核心環節和配套項目的整體引進,全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及三高企業倍增發展,聚焦新基建、第三代半導體、開源芯片、產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龍頭企業+創新平臺+孵化載體+產業基金+人才培養”全產業生態。
到2035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將全力往高質量發展,建設成廈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引擎和支撐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平臺,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中心的核心區。其中2025年力爭進入國家高新區第一梯隊,總營業收入達55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4500億元,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高新區營業總收入比重超85%,R&D經費占 GDP比重達14%,新增百億產值企業5家以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1600家,全區 “三高”企業增加至1700家,將高新區建成產業高端、創新活躍、開放協同、產城融合、治理高效的一流高科技園區。到2035年火炬高新區將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形成若干世界級產業鏈群,實現園區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擁有各類高端創新平臺達100個,目標建設成為亞太地區富有影響力的一流科技園區,以及面向金磚和 “金磚+”新興產業合作交流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