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短缺導致從手機到數據中心的所有供應鏈都面臨壓力,但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認為,芯片短缺問題應為時短暫,大多數挑戰都會因半導體龍頭企業和政府加大投資而得到解決,預計芯片短缺狀況將在2022年第1季得到完全解決。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1日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和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都正面臨芯片短缺的問題。其中汽車業受到的沖擊尤其明顯,全球多家知名汽車廠商都已削減全年獲利目標,剛從去年新冠疫情低潮中復蘇的大陸汽車廠商也在勉力支撐。
對于引發全球「芯片荒」的原因,瑞銀認為,首先,2018至2020年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導致多數企業的管理層決定推遲產能擴張。這使得全球年度半導體晶圓設備投資停滯于500億美元左右,直到2020年才開始回升,2021年由于供應短缺而進一步上揚。
其次,產能增加需要時間才能見到成果,因此在疫情期間供應未能跟上飆漲的需求。出行限制加快了諸多數字化趨勢,使得PC、數據中心及智能手機等設備支出大幅增長,加劇了芯片供需失衡局面。
第三,云端計算、電動汽車、人工智能及5G等新技術崛起,使得每臺設備所需芯片前所未有地增加,5G手機所用到的芯片就比4G增加40%。相較于傳統車型,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芯片密度也大幅躍升。
第四,業內普遍缺乏提前部署的意識。過去,各國政府對芯片業及本國供應鏈關注不多。而隨著新冠疫情加速本土化趨勢,加上芯片短缺,這種情況已經改變。當前,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在推行有助于芯片產業發展的政策,但這些政策措施需要假以時日才能轉化為供給改善。
瑞銀表示,好消息是,絕大多數挑戰都因半導體龍頭企業和政府增加投資而得以解決。這將推動供給情況在年底前出現改善。因此,瑞銀與龍頭芯片制造商給出的指引一致,認為晶片短缺狀況將在2022年第1季得到完全解決。
瑞銀表示,大陸是最先認識到半導體戰略重要性的國家之一,早在2014年,政府即成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CICIIF )。之后該基金募集了巨額的資金用于支持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因此,盡管起步較晚,但大陸在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的占比已從2019年的近6%上升至2020年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