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的爭議與期待下,鴻蒙系統正式官宣。
6月2日晚8點,華為正式發布HarmonyOS 2以及多款搭載該系統的新產品。在多款搭載了HarmonyOS 2的新產品中,包括了Mate 40系列新版本在內的手機、智能手表、平板產品等。此外,華為的多款設備也將陸續啟動HarmonyOS 2升級。余承東還稱,華為老產品,如 Mate9 系列、nova5 系列、P10 系列等機型將在明年升級到該系統。這使得鴻蒙系統真正實現了在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以及眾多IoT智能終端的全覆蓋,兌現了“萬物互聯”新一代操作系統的定位。
不可否認,作為中國自主的操作系統,鴻蒙的問世的確令人激動。但是,鴻蒙同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僅是海外競品所帶來的,更是其自身發展必然面對的磨難。解決好當下的三個問題,鴻蒙或將迅速打開未來空間。
首先,鴻蒙如何挑進行數億設備的轉換?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華為已售出超過10億臺全場景智慧連接設備,其中在網手機超過7億臺,大約90%的華為存量和在售手機,都可以升級到鴻蒙操作系統。而如此龐大的數據“遷移”升級,對于華為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
在如此龐大的數據轉換下,服務器的負荷必然會非常大。如何服務好這一次的“數據大遷移”?在系統升級的過程中,華為將采用何種形式來為用戶提供支持與保障?如果在升級的過程中遇到Bug,又將如何解決,這些對于鴻蒙來說都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其次,鴻蒙如何快速占領市場?
華為消費者BG軟件部總裁王成錄曾表示,對于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場占有率是一個生死線。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動操作系統谷歌的安卓市場份額是68.63%,包含了30億臺設備,而蘋果則在2021年年初宣布活躍設備超過10億,對應的份額是30.99%。按照比例換算,華為給自己定下的最低目標,即在2021年底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數量達到3億臺。
雖然我們無法評判華為對于16%的這個生死線的判斷是否科學,但僅僅從其挑戰難度上就已經是“地獄級”的難度。曾經,谷歌通過4年的時間,其設備量才突破了3億關口,華為只給自己留下了半年的時間來度過生死線,他們如何快占速占領市場?
其三,鴻蒙如何吸納更多合作伙伴加入?
鴻蒙系統未來如何發展,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有足夠龐大的生態數量。對于鴻蒙系統來說,華為最多保障了鴻蒙的下線,最終要怎樣發展,還需要看是否有足夠多的企業加入,從而一起將鴻蒙系統做大做強。
根據澎湃新聞消息顯示,日前,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去年開始做鴻蒙生態到今天,鴻蒙生態已經發展了1000家硬件生態伙伴,超過1000家模組和解決方案伙伴。華為正在與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廠商溝通合作,共同開發跨終端設備的應用。楊海松還表示,非常歡迎第三方的手機廠商使用鴻蒙系統,一起開源共建。
華為公司預計,2021年底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設備數量將達3億臺,其中華為設備超過2億臺,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類終端設備數量超過1億臺。
潛在合作伙伴如何繞開谷歌?
對鴻蒙來說,國內幾大知名品牌,OV、小米以及被剝離出來的榮耀,他們對鴻蒙的態度,會影響鴻蒙占領市場的速度。
對于目前的國內手機廠商來說,在商言商,無論是小米、OV或是剝離開來的榮耀手機,短期內或不大可能搭載鴻蒙系統。因為,搭載鴻蒙系統的代價必然是會得罪谷歌。這也意味著,如果與鴻蒙合作,小米、OV們如何繞開谷歌?
如今國內有超過80%的手機都搭載安卓系統,手機廠商在面對谷歌時也較為被動。如果不想放棄谷歌的應用生態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自然暫時不會考慮鴻蒙系統。
如何保證手機系統的留存率也成為華為的難題。當然,如今隨著魅族接入了鴻蒙系統之后,有很多志在發展且涉及不到海外市場的三四線手機品牌也會搭載鴻蒙系統。依靠鴻蒙作為背書,從而打開自己的知名度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無論經歷多大的困難,華為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好的產品的決心不會改變。我們希望與更多合作伙伴、開發者共同繁榮鴻蒙生態,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這是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發布會接近尾聲時上臺致辭說的一段話。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國際品牌之一,華為在磨難中屢創奇跡。我們希望鴻蒙有更快更好的發展,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與鴻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