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華為正式發布Harmony OS 2.0,也就是華為自己的鴻蒙操作系統。
其實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早就已經可以使用,只不過前期都是小范圍試水,而本次2.0版本可以說是其面向全系列消費電子產品的正式商用版。
而趕巧不巧,這兩天谷歌旗下安卓,也就是目前華為手機、平板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在發布自己最新的安卓12推送名單時,明確將華為甚至是榮耀排除在外,而其余國產品牌比如小米、OPPO、VIVO、一加、中興、傳音等均在名單之中。
因此,華為在谷歌受美國實體清單影響拒絕向其提供安卓的同時,無縫銜接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統鴻蒙,有點浴火重生的趕腳。
有關Harmony OS 2.0的特性,想必大家已經被各大媒體各類分析文章轟炸的不想再多看一眼,這里不再多說。
前幾天,華為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呼吁公司員工“敢于在軟件領域引領世界”,任正非稱,由于受到外部限制,華為很難在短期內生產先進硬件,應該專注于構建軟件生態系統,如鴻蒙操作系統、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和其他IT產品。
畢竟,未來沒有芯片的華為,很難繼續在硬件領域開疆拓土,而由一行行代碼組成的軟件,才是目前華為最有可能求生的路線。
而且,世界上有無數家沒有硬件產品卻依然活得很好的科技公司的先例,比如甲骨文(Oracle)、微軟、Adobe等等。
所以,鴻蒙的推出,對于華為來說,確實意義重大。
那么鴻蒙未來有沒有可能被“卡脖子”?鴻蒙操作系統并不是從底層開始完全新寫每一行代碼的操作系統,畢竟這個年代想從頭打造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基本就是天方夜譚,就算你有這個能力,也沒有足夠的開發者愿意重新開始基于你的操作系統去開發,畢竟IOS和安卓不是沒有市場。
在媒體《晚點》對鴻蒙負責人王成錄的采訪中,王成錄坦誠的說:鴻蒙也會吸收開源社區的優秀技術和代碼,用了AOSP(Android開源項目)的開源代碼。而根據AOSP的協議,其代碼是開放的、允許被使用的,無論是華為、小米還是OPPO,使用AOSP的代碼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統,美國政府壓根就管不了,因為谷歌并沒有對其的控制權,或者說谷歌控制的是同樣基于AOSP的安卓,而不是AOSP。
這也導致安卓開發者開發基于鴻蒙的應用時會格外容易上手。
所以,對鴻蒙真正構成挑戰的,不是說其代碼未來有一天會不會被“封禁”,而是鴻蒙的盤子或者說生態能夠做多大。
鴻蒙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實現不同類型設備的全覆蓋,或者說是面向萬物互聯(IoT)的操作系統。無論是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電視,甚至是一個臺燈、一臺洗衣機、一個電風扇,都可以搭載鴻蒙,實現設備無障礙互聯互通。
因此,鴻蒙的愿景,不是玩兒自己的,而是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鴻蒙陣營,把鴻蒙的盤子做大,去開發基于鴻蒙的應用,這樣華為才越有可能基于鴻蒙“續命”。
不過,目前來看,知名手機廠商加入鴻蒙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人家有最新、用戶最適應、份額最高的安卓系統可裝載,真沒必要陪華為一起“冒險”。
而且,凡是稍微有點名氣的手機廠商,都會基于安卓系統打造自己特色操作系統,這已經成為各大手機品牌之間的一個競爭點。
所以,鴻蒙更可能拉攏來的是非手機、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的智能家居家電廠商。畢竟,就算強如美的、格力,它也是術業有專攻,傳統家電企業造家電行,但是做軟件就不在行了。有成熟的智能家電操作系統拿來用,供應商又與自己沒啥利益沖突,何樂而不為。
因此,目前加入鴻蒙陣營的確實也是這類企業。比如手機大廠魅族,就已經宣布將自己的智能家居產品接入鴻蒙,不過人家的手機產品依然用自己的安卓。
而家電老大美的更是宣布全品類搭載鴻蒙操作系統。
根據華為的預期,2021年搭載鴻蒙的設備至少3億臺。這個數字大嗎?一點不大。因為華為目前在網手機數量就在7億部左右,而華為預估3億臺設備拆分下來包括超過2億臺華為設備安裝鴻蒙系統,在第三方設備(主要是IoT設備)的裝機量超過1億臺。所以,華為自己本身也沒有預期會有友商的手機加入鴻蒙陣營。
不過,不管怎么樣,鴻蒙的誕生確實讓華為全系列硬件產品在軟件層面有了一層安全保障,不再會心驚膽戰。
而更難的則是硬件方面。在鴻蒙發布會的同一時間,華為正式發布了其下一代P系列旗艦手機P50————的概念影像。。。
余承東稱,華為P50系列產品的具體上市時間還未確定。道理大家都懂,對于目前的華為來說,涉及使用芯片的產品,無論手機、平板、筆記本還是基站,未來能不能產、能產多少,都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就算是華為上一代的手機產品,目前都已經缺貨缺到一機難求。線下店全部產品幾乎都需要預定,就算是加錢找黃牛熱門機型現貨也難以買到。
而華為的P50,早前已經被傳出依然要使用P40上使用的麒麟9000芯片,據估計麒麟9000在臺積電斷供華為前,一共生產了800萬片左右,假如需要同時分給P40、Mate40、P50、Mate50(如果還有)四款手機的話,P50能分到的芯片數量非常有限。
而對比下小米對標華為高端手機的小米11系列,僅2021年1月-4月四個月就賣出了300萬部,因此,P50就算最終會面世,其會有多搶手,不用我說大家也能猜的到。
或者說,造出P50一方面是爭一口氣,另一方面是保住其現有的供應鏈與人才隊伍,賺錢盈利的意義真的已經不大了。
不過,在王成錄的采訪中他提到了一點很有意思:這兩年的鴻蒙生態發展特別重要。目前我們仍有幾億華為手機用戶,如果老用戶升級到鴻蒙系統后,體驗非常好,他可能會留下來(暫時不換機)。只要這兩年時間搶下來,我們的硬件可能就回來了。
所以,華為目前的策略,是用軟件扶硬件,把軟件優化的足夠好去提升存量硬件性能,幫硬件爭取足夠的時間。沒準斷供的問題就可以通過外部形勢改變或者國內產業鏈的崛起最終化解。
華為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