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臺北電腦展的線上交流環節中,英偉達 CEO 黃仁勛再次談及 400 億 美金收購 Arm 交易。黃仁勛表示,對這筆交易最終達成很有信心,因為英偉達與 Arm 是互補的,二者走到一起會迸發出更多創新,這有利于促進競爭,是政府愿意看到的。同時,黃仁勛預計這筆交易將需要 18 個月完成,也就是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
對此,歐盟相關官員表示擔憂。主管歐盟內部市場的歐委會委員布雷頓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他“緊緊盯著”這項交易,并且“極其了解”這背后的戰略意義。
歐盟為什么如此擔憂?
英偉達在 2020 年 9 月宣布了 400 億美元收購 Arm 的計劃,這讓歐盟感受到威脅。Arm 為全球 500 多家企業提供芯片設計服務,其中既包括英特爾、英偉達、蘋果等美國巨頭,也包括歐洲芯片生產商如 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導體)和 NXP 半導體等公司。對整個半導體產業有重要意義。同時,Arm 在物聯網、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等眾多領域擁有大量知識產權,這是歐盟未來十年希望重點培養的科技領域。
而威脅主要來自于這項交易對歐盟“技術主權”理想的挑戰。“技術主權”理想源于英國、德國、法國以及其他 17 個歐盟國家將向歐洲芯片行業注資數百億歐元的一項計劃 -- 布魯諾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彼得先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過,該項目將被命名為“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劃”,旨在推動對處理器和半導體——物聯網和數據處理的關鍵設備研發、設計和制造的投資。他預計該項目需要 500 億歐元的投資,其中 60% 至 80% 將來自參與企業,另外 20% 至 40% 將來自歐盟的補貼。
為了落實這項計劃,阿爾特邁爾和勒梅爾一直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一系列這樣的產業政策計劃,包括蓄電池制造、氫能、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以減少對美國和中國生產商和科技巨頭的依賴。然而,這次英美兩國芯片巨頭合并,無疑將會進一步增強美國對高科技產業鏈的控制力,這將是歐盟不樂意看到的。
英美兩國態度如何?
英偉達收購 Arm 的計劃案發布于去年 9 月,彼時,英偉達表示與軟銀達成協議,將斥資 400 億美元收購 Arm,被譽為芯片行業有史以來最大收購。隨后,該筆交易進入審核階段,需要獲得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批準。
在審核階段,多家硅谷科技巨頭率先站出來對該交易提出反對,他們認為這筆交易對行業不利。根據外媒報道,當時英特爾、高通、特斯拉等多家廠商開始商討協調行動,預計以公告的形式向美國和世界各國當局表達他們的擔憂。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蘋果也參與了此次討論。但由于其特殊的產業鏈地位,業界預測其可能會與英偉達和 Arm 單獨達成協議。
此外,英國政府文化大臣也表示考慮要求競爭和市場管理局調查這筆交易。他表示:Arm 是英國科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英國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收購主要是有關各方的商業問題,但政府會密切關注這些問題,當收購可能對英國產生重大影響時,我們(英國政府)會毫不猶豫地進一步調查并采取適當行動。
如今,英國政府已表明可能反對的態度,美國硅谷各大科技公司明確反對,歐盟也提出了可能反對的態度。審核最終能否順利通過,還要看美國和中國政府對這場交易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