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日晚上舉行的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中,華為正式發布了HarmonyOS 2.0正式版。在HarmonyOS 1.0正式版上線一年半以后,此前只能用于智慧屏、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鴻蒙操作系統,終于正式登陸手機和平板!
當然,對普通消費者來講,官方所說充滿技術含量的名詞聽起來都是虛的。我們只想知道,對比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安卓系統,鴻蒙系統生態究竟存在著哪些優勢,又存在著哪些劣勢?好在,華為在本屆大會上透露出足夠多的信息,讓我們能夠提前分析鴻蒙系統生態的那些秘密。
鴻蒙帶來的新東西
作為一款國產自研系統,鴻蒙系統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目前安卓系統遲遲沒有解決的問題。從此前使用的體驗來看,相較于安卓系統,鴻蒙系統擁有著兩大優勢,分別是完善的分布式操作系統,以及更加精簡高效的系統運行機制。
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們手上的智能設備也在變得越來越多。然而,作為一個專門為手機設計的操作系統,安卓在其他設備上的表現是不夠出色的,這也導致目前移動操作系統的碎片化。
稍微舉個例子,同樣都是智能手表,谷歌的智能手表采用的是Wear OS系統,三星采用自研的Tizen OS系統、華為GT系列采用LiteOS系統,諸如Amazfit、OPPO、魅族等廠商采用的則基本采用魔改安卓系統。明明都是安卓智能手表,卻擁有著四種不同的手表系統。應用生態的不同,使用戶很難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
而鴻蒙系統領先于安卓的重點,在于其本身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而非為手機打造的操作系統。換句話說,鴻蒙不僅僅可以搭載到手機產品上,同時還可以搭載在汽車、智能家居、音響、手表、PC、電視等幾乎所有智能終端設備上。
讓大大小小的設備能夠運行同一套最新的操作系統,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事情。微軟當年曾經想過利用Windows10來實現手機和電腦的互通,然而最終并沒有成功。至于谷歌正在研究的新系統Fuchsia OS,其根本目的同樣是完成多端系統的有機整合。在這點上,華為可謂是真正的領跑者。
作為鴻蒙系統設計的最大初衷,“分布式”概念可謂是打破了現有操作系統的普遍認知。以往的操作系統都是局限在一個硬件內部,PC的操作系統只負責PC內部、手機的操作系統只負責手機內部。
現在,借助分布式操作系統,用戶可以隨時將手機上的任務切換到平板、電視或者電腦上進行操作,就像遭到提前曝光的鴻蒙版京東商城那樣。
(圖源:花粉俱樂部)
另一方面,因為華為提供的分布式UI編程框架,鴻蒙應用和服務天生就擁有著出色的兼容性。對開發者來說,你不再需要花很多時間為每一個設備適配屏幕大小,因為開發者看到的卡片,在不同的設備上,在手表、手機、平板、大屏上都是一致的視覺體驗。舉個例子,運行鴻蒙系統的華為Watch GT2 Pro目前已經可以安裝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滴滴打車等應用,可以期待其日后應用生態的不斷完善。
除了核心機制之外,想要打造完整的系統生態,系統的體驗自然是不能忽視的。沒有先進流暢的操作系統,又怎能夠吸引足夠的生態應用開發者和廣泛的用戶來參與生態建設呢?
目前看來,華為確實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據此前參與鴻蒙應用測試的用戶表示,鴻蒙OS雖然表面上看上去和安卓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底層邏輯完全不一樣。鴻蒙系統采用微內核、軟總線方式研發,而谷歌的安卓是基于宏內核架構。
有的人可能會問,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呢?簡單來說,宏內核就是將所有的支持服務都置于內核中,這導致整個應用都是一體的,需要更多內存保證手機運行流暢。鴻蒙系統采用的微內核,可以將更多的服務程序放置在內核之外,大大減輕了內存壓力,使運行更流暢。
根據很多用戶實測反饋,對比安卓系統,鴻蒙系統對手機內存的占用更少了。使用安卓系統時,8GB的運行內存,開機就得占用4GB。更新為鴻蒙系統之后,僅占用了2GB。鴻蒙版的App安裝包體積也縮小很多,如安卓版微博為101MB,鴻蒙版則僅有9.1MB,大幅降低了對存儲空間的占用。
除此以外,鴻蒙對近些年來頗受爭議的手機安全隱私問題也有研究。安卓應用生態確實非常自由,但是自由的代價就是不良應用的彌漫;在鴻蒙應用生態里,華為會對應用進行超過200項的安全檢測,讓整個鴻蒙應用的生態更加安全、純凈。在安全隱私方面,鴻蒙操作系統會比EMUI更進一步。
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對于鴻蒙系統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操作系統,要求其盡善盡美確實有些不現實。目前看來,鴻蒙操作系統能否成功與鴻蒙系統連接的終端數量、鴻蒙系統上的開發者數量也息息相關,而設備數量和應用開發者數量的不足正是目前存在的關鍵問題。
據谷歌2021年I/O開發者大會介紹,截至今年年初,全球83%以上的智能手機都裝載了安卓系統,全球活躍Android設備數量已超30億,2000萬名全球開發者。再看蘋果,接近15億的活躍設備,2400萬名全球開發者。在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安卓和iOS生態對于開發者的吸引力。
至于鴻蒙這邊,在美國的制裁下,華為正在面臨著長達數月的零部件不足,出貨率正在呈指數式下滑。據數據機構Canalys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滑50%,出貨量僅1490萬部;華為平板全球出貨量同比下滑27.9%,以5.4%的市占率排名第五。至于華為官方宣傳的180萬鴻蒙開發者,和目前數量星星點點的鴻蒙應用可謂相應成趣。
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曾表示,“對于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開發量、軟件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背醭雒]的鴻蒙,確實需要奮力追趕了。
當然,對消費者而言,升級鴻蒙系統并不會對日常使用造成任何影響。從目前的用戶反饋來看,雖然鴻蒙系統采用了新的內核,但是底層依然保留了對安卓系統的支持,可以兼容目前的安卓軟件生態,支持絕大多數的安卓軟件運行,升級后無需重新下載即可直接使用。
?。▓D片來源:YouTube)
但這是件好事嗎?確實,短時間之內用鴻蒙生態替代掉安卓生態無異于天方夜譚,對消費者而言,只要能有更多的應用可以用就是好事情。然而,對于鴻蒙生態而言,將自己的手機軟件生態建立于安卓系統之上可不是什么好事情。鴻蒙系統的優勢基本需要鴻蒙應用才能發揮,如果對安卓應用的支持讓開發者覺得“不開發鴻蒙版本也無所謂”的話,那么鴻蒙就真的和換皮安卓無異了。
總結
總結一下,鴻蒙本質上是一款有別于安卓系統的自研操作系統。在鴻蒙的底層架構中,確實存在不少安卓開源項目的影子,但更多的是華為自己添加的例如分布式任務調度、分布式數據共享、微內核進程優化等自研特征能力。小雷認為,華為現在要做的就是在現有軟硬件生態中扎穩根基,逐步完成生態架構的轉化。
余承東在大會最后宣布,包括華為 Mate9 系列、nova5 系列、P10 系列、暢享 10 以后的機型、華為平板 M5在內的多款機型都將得到鴻蒙系統的推送。其中,華為Mate 40系列、Mate 30系列、P40系列、Mate X2、MatePad Pro等產品將于今日公測升級。
最后,如果你手上擁有能夠升級鴻蒙系統的設備,小雷是建議你升級系統的。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如果你對GMS服務沒有剛需的話,基本就不需要擔心自己日常使用的軟件無法運行,那鴻蒙系統用起來也不會有什么阻礙,還能體驗一些全新的系統功能。
從華為的角度來看,鴻蒙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系統生態。正如楊海松所說,這樣的全新系統,需要用戶的支持才能成長。個人認為,作為國內目前最接近成功的自主研發系統,目前鴻蒙正處在最艱難同時也是最關鍵的系統生態建設階段。更多的用戶,意味著更多的開發者,只有打造出完善的軟件生態圈,鴻蒙才算真正“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