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非網6月8日訊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四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風云四號02星是我國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顆業務星,主要應用于天氣分析和預報、環境和災害監測等領域。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承擔了衛星全部主載荷——干涉式紅外探測儀、輻射成像儀、快速成像儀的研制工作。
干涉式紅外探測儀,能為數值天氣預報提供三維大氣變化信息;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能面向天氣預報預警提供高精度多光譜監測服務;新型載荷快速成像儀,可面向短時臨近預報需求提供優于1分鐘間隔的區域高分辨率晝夜連續快速監測。這些載荷將在天氣預報、氣候預測以及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
在充分繼承風云四號A星技術的基礎上,B星相關載荷實現了系統升級和優化。干涉式紅外探測儀可實現更寬波段、更高空間分辨率探測,使我國在靜止軌道大氣三維探測能力上繼續保持國際領先;輻射成像儀提高了光譜精度和成像靈敏度,新增低層水汽通道,優化3個波段光譜設置,增強了對地球表面和云的定量觀測能力。
風云四號B星載荷將在衛星定點后陸續開機工作,與目前在軌的A星實現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雙星組網業務運行。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0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與復旦大學聯合創辦。1961年獨立建制,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中國紅外、光電技術領域的骨干單位和主要研發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簡稱上海技物所)是集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研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一體的綜合型研究機構。上海技物所以紅外物理與光電技術研究為定位,以紅外光電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發展先進的航空航天有效載荷、紅外凝視成像及信號處理、紅外焦平面及遙感信息處理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