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新技術,利用紅外成像讓人們在黑暗中看清東西。這些超薄薄膜不僅有望將普通眼鏡變為夜視鏡,還會為自動駕駛汽車導航、光學斷層掃描,以及食品質量控制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圖片來源:gadgets.ndtv.com)
此種薄膜由納米級晶體制成,比人類的頭發還要薄。研究人員稱,此種原型技術可以使用一種輕便的替代品,取代軍隊和執法人員使用的笨重夜視鏡,還可以使夜間駕駛或夜間步行更安全。
該項技術可在室溫下工作,將紅外光轉化為人眼可見的光線。研究人員表示,目前的高端紅外成像技術需要低溫環境,且生產成本高昂,而此種材料成本低廉,易于量產,因而更具優勢。
首席研究員Rocio Camacho Morales博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的技術能夠將人眼通常看不見的紅外光,轉化為即使在遠處人眼也能清楚看到的圖像。”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物理學教授Dragomir Neshev表示,這是紅外光線首次成功轉化為超薄屏幕中的可見圖像。他稱這是“真正令人興奮的發展”。
該項目得到了歐洲和英國研究人員的幫助,目前,研究人員正致力于進一步推進該項技術。但目前尚不清楚該項技術何時能用于商業用途。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羅珊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