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6月22日,美國半導體巨頭格芯表示,將投資逾40億美元擴建其新加坡晶圓廠,到2023年第一季度,該廠年產能將達約120萬片,較目前多45萬片,到2024年全面運營時,年產能將為約150萬片。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分別投資10億美元擴建其美國工廠和德國工廠。
(圖片來源:格芯)
格芯首席執行官Tom Caulfield在一場線上會議上表示:“我們正全力以赴,盡可能快地與供應商合作,引進新設備,創造新產能,我們也在通過大舉投資來盡自己的一份力。”
格芯新加坡工廠的營收占其全球總營收的約三分之一,未來將擴大逾23,000平方米,用于建設生產芯片的凈化室、環境控制室。這將創造1,000個技術員、工程師和其他崗位。Caulfield表示,大部分投資將由其他投資者提供,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與其共同籌資。
新加坡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Beh Swan Gin表示:“我們致力于與格芯這樣的行業領導者合作,以應對全球半導體需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5G這樣的增長領域。半導體行業是新加坡制造行業的支柱。”新加坡貿易關系部長S Iswaran在線上動工儀式上表示,新加坡計劃到2030年使制造業增長50%,重點在于半導體行業。“我們致力于整個價值鏈的長期增長,從芯片設計、到晶圓生產和測試,我們也將支持研發、區域分布等活動。”
新冠疫情催化了全球芯片短缺問題,今年早些時候全球汽車制造商開始受到缺芯的沖擊,這對各國政府來說也成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全球三大汽車制造商國,美國、日本和德國,向亞洲關鍵的芯片制造地區(韓國和中國臺灣)施壓,要求優先生產汽車芯片,甚至以損害智能手機和計算機制造商的利益為代價。三國擔憂汽車制造商因芯片短缺不得不減緩生產或停產,導致國內就業崗位減少,經濟復蘇進一步延遲。Caulfield表示,格芯鑒于芯片行業對制造業產生的經濟影響,已經優先處理汽車客戶的訂單。
據芯片研究機構TrendForce,格芯在全球芯片行業排行前五,但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僅為5%。臺積電(中國臺灣)以55%的市場份額占據了主導地位;三星其次,市場占比為17%,聯華電子(中國臺灣)則為7%。Caulfield在會議中表示:“當你想到全球70%的芯片生產都位于中國臺灣……這對于全球經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格芯預計,隨著疫情使芯片需求快速增長,芯片供應低于需求的情況將延續到2022年或更久。
因格芯的工廠遍布亞洲、歐洲和北美,Caulfield表示,該公司的全球足跡為其供應鏈提供了平衡和保障。“因此,我們的目標是繼續基于這種足跡發展,不是使一個地區的業務多于另一個地區,而是繼續建廠、發展和擴建。”
版權聲明:本文為蓋世汽車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遵守 轉載說明 相關規定。違反轉載說明者,蓋世汽車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