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非網7月9日訊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大會圍繞“智聯世界,眾智成城”的主題展開,體現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和應用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探討如何把技術更好地應用于人類共同家園的建設,用前瞻性思維和探索,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應用提出新方案。
這是上海自2018年以來,第四次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陳寅在致辭中表示,上海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努力打造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形成了“4+X”產業載體,如張江人工智能島、徐匯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閔行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信息飛魚”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島等,產業生態日益完善,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如今,以AI新基建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在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下午“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中國電子董事長、黨組書記芮曉武圍繞如何堅持創新理念,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談三點實踐與思考。
No.1
創新發展人工智能要堅持安全為先
人工智能產業的迅猛發展對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為人工智能打造安全的計算底座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課題。為此,中國電子創立了“PKS”體系,創造性的在全球率先把可信計算技術深度融入CPU、操作系統和內存的內核中,實現了三位一體的內生安全,能夠高效抵御來自未知漏洞的攻擊,并且可以智能化地感知人工智能系統運行中發生的安全問題。兩年來,“PKS”體系已高效地保障眾多核心系統平穩運行。此外,我們構建了超萬人的網絡攻防專業隊伍,綜合攻防能力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同時還研制了國內領先的多類人工智能芯片,包括眾核CPU、高速并行GPU、千萬門級FPGA芯片以及腦機接口芯片等,共同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安全底座。
No.2
創新發展人工智能急需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人工智能在中國的迅猛發展,對數據的合規性、開放性和數據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當前我國在數據資源利用中普遍存在“數據有效供給不足、數據要素市場缺位、技術體系不夠完善、法制體系有待健全、制度管理體制滯后”等現象,如何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又一課題。為此,中國電子創新性的提出了數據治理解決方案。我們從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發展中找規律,針對目前存在的數據“定價難、確權難、計量難、安全風險大”的難點,提出了“數據元件”作為數據要素流通的“中間態”的模式。推動數據實現“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的三次“蝶變”,通過“數據不動應用動”等技術,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目前,中國電子數據治理工程已在多個城市探索落地,并已成為城市數據治理的最佳實踐。我們相信,數據治理工程的實施將有效解決數據供給難題,推動數字經濟從數據資源利用轉向數據要素市場配置,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源泉。
No.3
創新發展人工智能要加速場景建設
中國發展人工智能的優勢就在于行業多、場景多,為此,中國電子始終堅持聯合開放的發展理念,推進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建設。在金融領域,圍繞智慧型銀行轉型需求,以金融智腦技術為基礎進行全渠道接入,現已為國內外3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金融IT服務和解決方案。在數字醫療領域,與國內多家著名三甲醫院、專科醫院開展合作,構建中電健康云平臺,實現對重點城市全生命周期醫療數據的匯聚,并為醫療機構提供輔助決策、健康咨詢等智能醫療服務。在智能安防領域,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和社會治理領域,提供智能安防系統解決方案,現已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近百個城市實現應用。我們期待能夠發揮自身在網絡安全和數據治理上的能力和經驗,與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界一道,構建更加開放聯合的產業生態體系,共同推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上海即將實施算法創新行動計劃,在政務服務、自動駕駛、工業、醫療、金融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算法,形成算法產業生態,滿足城市數字化轉型需求。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表示,今年,在前期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上海市即將實施算法創新行動計劃,在算法這一要素上實施戰略突破,鞏固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先發優勢。她透露,在算法創新行動計劃中,推動應用算法創新是重要一環,上海市將在政務服務、自動駕駛、工業、醫療、金融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算法,推進算法產業深化,形成算法產業生態,滿足城市數字化轉型需求。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大會主要由“會議論壇、展覽展示、競賽評獎、應用體驗”四大板塊構成。會議論壇延續“1+2+11+X”總體架構,即1場開幕式、2場全體會議、11場主題論壇和若干場各具特色的論壇活動;展覽展示規模進一步擴大,線下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較往年翻番,還將升級云平臺展覽;競賽評獎以“SAIL獎”為引領,聚集算法大賽、AIWIN、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賽、青年優秀論文評選等品牌賽事;應用體驗將進一步豐富會場及周邊智能化場景,展現數字化轉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