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大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5G商用至今已2年多了。
對運營商而言,當前已走到一個關鍵的時刻。5G“殺手級”的關鍵應用在哪?運營商業務突破的新風口在哪?
綜合分析來看,5G專網,將是運營商一個重大的發展機會,一個新風口、新藍海。據ABI Research機構預測,至2036年全球5G專網支出將超過5G公網,5G專網市場將先從授權頻譜專網啟動。這意味著運營商在該階段將擁有絕對的市場先發優勢,因此初期的5G專網市場將是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
其實早在2019年,諾基亞就曾統計估算過全球有近1500萬家企業和場所具有潛在4/5G專網需求。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我國5G專網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5%左右,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73億元。2021年4月30日,工信部發布《5G 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指出“到2023年,建成超過30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截至2020年底,我國5G混合專網、虛擬專網累計達到1100個,5G專網滲透率僅2.7%。這一比例顯然偏低,但從一另方面說明我國5G專網仍處于發展的導入期,加快5G專網發展前景光明但任重道遠。
為什么要擁抱專網,尤其是提供與公網隔離的完全意義的專網?很大程度上是行業用戶的大量需求以及運營商在實踐過程中對用戶需求充分理解及探索的結果。比如在三大運營商各自企業集團級5G龍頭示范項目中,有超過50%的項目已經提出了明確的網絡專用需求,不僅需要5G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網絡特性,也呼喚自運維、自服務、自開發等多元化的網絡能力。如,中國電信全新發布5G定制網,為垂直行業客戶提供“致遠、比鄰、如翼”三類定制網模式;中國移動去年推出了5G專網優享、專享、尊享三類服務模式;中國聯通也發布了三款5G專網產品。因此 5G專網是一個需求很大市場,已經成為運營商業務轉型、收入增長的重要手段,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各垂直行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推力。
5G to B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5G專網也是高度碎片化、個性化、差異化,并且需求極其復雜,市場競爭亦愈來愈激烈。運營商不止要面對“友商”之間的競爭,還要應對來自跨界的挑戰。從目前來看,不僅AWS、阿里巴巴、微軟、新華三等云服務巨頭同樣可以逐鹿5G專網市場,還有諸如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等科技領先的通信設備廠商也會入局。甚至,一些互聯網企業也可能參與這場競爭角逐。
因此,運營商要想真正拿下垂直行業5G專網的大部分市場,不僅需要在5G網絡上引入多種網絡技術,提供在網絡組織和性能方面的差異化能力,持續推進5G差異化專網模式,還要打造5G專網管理平臺,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合作伙伴,共同推進5G專網建設,更重要的是電信運營商要由“賣網絡”向為垂直行業客戶提供“專網+終端+平臺+應用”的5G一體化解決方案轉變,提煉出真正適合垂直行業用戶的解決方案。這則更考驗運營商的思路、觀念以及創新能力。可以說,運營商拓展5G to B市場,最為關鍵的是要轉變觀念,要由“賣網絡”向為垂直行業客戶提供5G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方向發展、打造,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滿足垂直行業的5G應用需求。
為此,運營商在進行5G專網建設時,要從政企整體數字化轉型的角度進行布局,要嵌入電子政務及企業產銷供研等一系列運營全流程,為客戶提供“專網+終端+平臺+應用”閉環的5G整體化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為運營商拓展更加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才能真正推動政企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才能更好地發揮5G專網賦能垂直行業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