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表示,由于更多的應付債券即將到期,債務高達310億美元的芯片巨頭清華紫光集團正尋求剝離其在深圳上市的紫光股份46.45%的股份。
知情人士表示,潛在的收購方包括無錫市政府擁有的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北京市政府擁有的北京電子控股以及國家支持的半導體投資基金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知情人士無權就此事發言,因此拒絕透露姓名。
兩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阿里巴巴在7月20日截止日之前提交一份具有約束力的投標,它將與一家當地政府擁有的公司合作。他們沒有透露這個潛在合作伙伴的名稱。
2015年5月21日,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與惠普宣布達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于25億美元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及核心資產。而阿里有意收購紫光股份估計也主要是盯著“新華三”這個“優質”資產。
目國內云計算公司還是阿里第一、騰訊第二、華為第三。
阿里云作為國內云計算領域的第一名,優勢在于自己對云計算技術長期實踐,和對云計算相關軟件產品的技術積累;
第二名的騰訊云最大的優勢不是技術和成本,而是騰訊的流量入口和為企業賦能的能力,在流量及賦能方面阿里拿騰訊目前沒有辦法,只能在自己優勢的技術和成本方面繼續想辦法與騰訊拉開差距;
第三名的華為云最大的優勢卻在于技術和成本,技術方面華為作為通信領域的絕對霸主,在研發投入和技術實力方面高于阿里云,而在產品成本方面,華為作為企業網基礎設施領域的龍頭,全球的產品銷售,可以大幅拉低硬件基礎設施的成本。
面對以上的競爭格局,你要是阿里云你該如何布局?答案就是尋找新華三這樣的公司,通過自己在云計算軟件方面的技術積累的優勢,與新華三在硬件基礎設施領域的優勢形成互補,提升新華三整體的軟硬件解決方案的同時,增加阿里云在硬件技術方面的實力,并且通過新華三降低自己的云計算硬件部署成本。
最后,如果阿里真的收購紫光股份成功,最大的利空應該是“銳捷網絡”、“浪潮”,因為云計算領域競爭的原因,阿里云拋棄了華為、華三,選擇了更加聽最后,如果阿里真的收購紫光股份成功,最大的利空應該是“銳捷網絡”、“浪潮”,因為云計算領域競爭的原因,阿里云拋棄了華為、華三,選擇了更加聽話的“銳捷網絡”和“浪潮”作為主要網絡和服務器供應商,如果阿里云擁有了新華三,也許會拋棄“銳捷”和“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