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芯片領域有一個定律非常出名,那就是摩爾定律。它是由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
其主要內容就是,芯片上的晶體管密度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隨之而來的便是芯片性能的翻倍。
不得不說,過去的幾十年,特別是在芯片工藝還在10nm及以上時,摩爾定律基本上是成立的,芯片廠商們工藝進展也基本上是按這個規律在前進。
但當工藝進入到14nm后,摩爾定律有點失效了,18個月的時間,芯片的晶體管翻不了倍了,至于為什么,因為當工藝達到14nm后,工藝已經逼近了原子級的水平,縮小晶體管的溝道長度越來越難了。
于是也就有了三星、臺積電的工藝摻水一說,像臺積電、三星這幾年的工藝進步,什么XXnm工藝,可是與晶體管密度沒有太直接的關系了。
也正因為如此,近日ARM的技術總監Rob Aitken,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稱應該用庫米定律來取代摩爾定律,以保證芯片產業的規律是可持續的。
庫米定律是什么?庫米定律描述的是每焦耳的計算次數這一指標每18個月翻一倍,更直白的來講,就是將每瓦性能作為芯片設計的指標,這讓能夠讓工程師以更少的功耗達到指定的性能指數。
說真的,ARM之所以這么提,是因為ARM架構的芯片,相比于X86而言,本身就是低功耗的,如果將庫米定律作為指標,對ARM而言是有利的。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庫米指標也是有其合理性的,畢竟現在的芯片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功耗,在工藝無法進一步無極限的縮小之時,用功耗性能指標來計算,也有其道理。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