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維珍銀河(Virgin Glactic)在為客戶展示太空旅行的前景時曾宣傳:“這將是令人感到謙遜的精神之旅。”5年內,這家太空旅游公司宣稱將憑借自己的太空船,帶領超過300名客戶進行改變人生的太空之旅。7月11日,在90分鐘的延遲后,維珍銀河終于開始履行其承諾。VSS Unity火箭飛機從支撐飛行器上釋放,在發動機點火后達到三倍音速,升至離地球表面85公里的位置。在此后的4分鐘內,該公司英國創始人Richard Branson爵士等6名失重的臨時乘客在外太空的黑暗背景下欣賞了地球的弧線,然后乘飛行器返回到新墨西哥州。
沒人知道向來高調的Richard爵士在上面有什么感覺,至少回到地面后,他稱這段經歷很“奇妙”。想到這會讓另一個想上天的更有錢的億萬富翁Jeff Bezos很郁悶,他心里可能還是很得意的。作為Amazon剛退休的老板,Bezos在7月20日從New Shepard出發,通過自己的太空游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研制的垂直發射器,在更高的地方停留,但時間稍短。
這兩個大佬都屬于相信太空旅游的時代已經到來的狂熱者群體。曾有少數付費客戶乘坐過俄羅斯政府的太空船。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則憑借自行設計并建造的飛船,帶領客戶抵達地球大氣的頂端。哈佛商學院的Matthew Weinzierl說:“我們有了致力于開發大規模太空旅游的大型、資金充沛的公司,這是史上首次。”。
在火箭和衛星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作為廣義太空經濟的一部分,亞軌道旅游在過去十年中已經興起。企業家和金融家正在侵入原來政府的保留地。2020年,受目前估值達740億美元的SpaceX公司的啟發,投資者向太空企業投入了280億美元。SpaceX通過巧妙利用可回收火箭,使軌道發射的成本大幅降低。銀行分析師認為星空中隱藏著巨大財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到2040年,整個太空經濟的收入規模將從現在的3500億美元增長到1萬億美元。UBS的分析師則認為該數字到2020年代末就將達到8000億美元。
UBS認為,如果太空旅行能被證實成為以超音速旅行替代大型長途航空的基石,將對整個太空經濟做出“巨大貢獻”。這個可能性不大。截至目前,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只能做簡短的亞軌道飛行。Richard爵士曾短暫地漂浮在距地球表面100公里高的卡門線下。到了這條線,空氣將過于稀薄,無法支撐無動力飛行。如果計劃順利,Bezos先生將稍微超過這條線。藍色起源不講武德地在推文中反復強調了這一區別。
次軌道太空旅行甚至不是藍色起源的主要目標。該公司主要聚焦于開發能夠發射衛星的New Glenn大型新式火箭,向其他公司銷售先進的火箭發動機,以及投標參與開發NASA載人登月系統的合約。長期來看,與向冒險者提供服務相比,Bezos先生更希望將藍色起源定位為培育大型太空經濟的發展。
藍色起源也不是永遠不會帶著想要環繞太空的付費客戶尋找樂趣。盡管SpaceX原本不是受游客市場的驅動,但也開始將其視為副業了。通過Axiom Space公司,SpaceX正把用于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航天倉的座位向個人開放。Axiom Space與NASA有協議,將在明年把首批宇航員送至國際空間站(ISS)。在此之前,支付公司老板Jared Isaacman付錢定制了Inspiration 4任務,他將與3名同伴乘坐載人龍飛船環繞地球,但不訪問國際空間站。
很顯然,即便是亞軌道旅行也有吸引力。近7600人參加了Bezos先生航行的競標,匿名的中標者花費了2800萬美元。維珍銀河宣稱已有數百名希望參與的旅行者在排隊(據Richard爵士說,其中還包括SpaceX的老板Elon Musk)。根據投行Cowen的問卷調查,在凈資產超過500萬美元的人群中,近五分之二的人愿意付25萬美元的現行票價從維珍銀河購票。根據咨詢公司Capgemini統計,符合該條件的地球人大概有200萬個,相關市場的規模很可觀。
以現在的定價,一旦日常發射開始抵消火箭的研發成本,該業務還可能很賺錢。維珍銀河董事長、風險投資家Chamath Palihapitiya預計,該行業的規模經營利潤率能達到約70%,與軟件公司差不多。
先把鼓吹者的言論放在一邊,至少在接下來的一、二十年中,太空旅游在太空業務或旅游業中的占比都不會太大。據來自經紀商Bernstein的Douglas Harned稱,新科技和頻繁旅行能夠降低行業成本,但能降多快、降多少都不確定。摩根士丹利最近將維珍銀河2030年的年營收預測從18億美元削減到13億美元,比Richard爵士的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在疫情凍結航空旅行前預計的低一半還不止。由于缺乏對旅游者友好的目的地(國際空間站的容量受嚴格限定),票價高企的軌道旅游將不太容易賺到錢。
投資者們并沒有要擠破腦袋進入該行業。Rocketplane、Armadillo Aerospace和XCOR Aerospace等數家太空旅行初創企業已經倒閉??萍纪顿Y公司ARK Invest運營著流行的太空主題ETF基金,該基金今年已拋掉了2019年上市的維珍銀河的大部分股票。過去幾個月中,Richard爵士和Palihapitiya先生都賣掉了在該公司的多數股權,以換取現金。在WallStreetBets Reddit論壇上的個人投資者已在談論要做空該股票。維珍銀河的股價在此次飛行成功后有所上漲,但在該公司宣布將發行新股以融資擴張后下跌。
另一個挑戰——也是最大的不確定性——與安全相關。歷史顯示,尤其是在行業的初始階段,一場災難將使發展倒退很多年,并使需求萎縮。1986年,在一名教師及其他船員在挑戰者號悲劇中喪生后,NASA暫停了為未經訓練的平民開展軌道發射的項目。下一次平民進行太空旅行已經是15年以后的事了(經俄羅斯飛船)。
哈佛大學天文物理學家Jonathan McDowell認為,次軌道任務風險更低,因為其對于生命維持系統的要求更低,并且更適合采用緊急逃生技術。美國議會在2004年為商業太空飛行制定了“學習期”規定,期間只要確??蛻舻玫矫鞔_的風險警示,私有公司可自行確定醫療和安全標準。對于綁在一堆高度爆炸物上以超過3馬赫的速度被發射出去的乘客來講,這并非可有可無。就像McDowell先生說的:“比軌道飛行風險低可算不上安全”。VSS Unity的兄弟飛行器就在2014年的一次事故中損毀了。
即使沒有事故,在2023年學習期到期以后,問題也許還會出現。商業太空飛行聯盟是一家行業組織,其主席Karina Drees認為,若在設計、建造和運營商業載人航天器方面開展嚴格自上而下的監管,該行業“將不再享有在改善安全方面尋求新方法的自由”。再加上頻繁發生且常超過一個半小時的發射延誤等煩擾,太空旅游也許仍只是有冒險精神和空余時間的幾個超級富豪的個人愛好。至少在現在,太空旅行的市場還不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