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切片并非一項新技術,從5G誕生之初,它就被視為5G區別于4G的關鍵差異,也是5G真正實現賦能千行百業的技術支撐。依托網絡切片技術,將有望使以往4G的“一網多用,盡力適配”轉變為5G的“一網千營,專網專用”,實現網絡差異化服務。
鼎橋通信技術預研部總監佟學儉
隨著5G牌照的發放,國內5G網絡建設部署步入快車道,行業應用示范不斷擴大。在此背景下,應用網絡切片技術的呼聲雖然高漲,但卻似乎還未達到行業預期。在7月22日由摯物AIoT產業研究院和物聯網智庫聯合主辦的“2021摯物·AIoT產業領袖峰會”之5G 2B分論壇上,鼎橋通信技術預研部總監佟學儉基于終端行業長期觀察,說出了他對5G切片的相關見解。
切片是有別于“啞管道”的一種新商業模式
5G之前,通信系統習慣于被管道化,以往2G/3G/4G專注于提供語音、短信等移動特色業務,而無法發揮網絡感知業務內容和類型的能力。在收費模式上,通信系統一般也按照時長、流量或者手機號碼的用戶等級保障收費,而無法針對某一類業務或某一類APP做精細化的計費與服務。
但5G不同,依托eMBB(超大帶寬)、mMTC(海量連接)以及uRLLC(超低時延)三大特性,5G從定義上就開始區分出三大場景業務能力。這意味著5G不同于以往的常規通信網絡,同時還要具備明確感知業務能力,這樣才能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鼎橋通信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端到端的切片技術是一個項非常好的創新,能夠為業務或者客戶帶來差異化價值服務,賦能千行百業。嚴格意義上來講,切片是一種服務概念,基于切片技術,可以為租戶提供速率差異化、計費差異化、體驗差異化、業務差異化、隔離差異化等一切價值差異化處理服務。
從技術架構上來看,切片所具備的服務屬性使得客戶的需求變成了一種網絡的需求。因而它必須具備生命周期,每一個切片都必須要有生成、創建、運營、監管、退市的過程。換而言之,客戶購買切片才會生成切片服務,當客戶把這個服務退掉時,這個切片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資源也會重新回歸到資源池,等待新的客戶來訂閱。
終端是支持切片端到端的關鍵環節
5G標準演進至今,在當前在研的R15、R16以及R17三個版本的標準當中,切片標準的定義同樣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演進,并日趨完善。但是,5G切片除了商業模式不夠成熟,在技術上也還面臨諸多難題。
鼎橋通信表示,就切片而言,終端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終端雖小,卻“五臟”俱全,終端從底層到中間層再到上層,承載著通信連接、操作系統以及終端應用,一方面是對切片通信協議的支持,一方面是切片對業務的感知和綁定。
終端包括智能手機等消費者終端,也包括內置通信模組專為垂直行業設計的設備、行業CPE等行業終端,這二者間支持的切片也存在差異化。鼎橋通信表示,行業終端相對而言所面臨的業務場景更加單純,標準定義、協議配置與實現方式等方面可以簡化,加速行業切片的快速成熟。
鼎橋通信目前已經部署了包括工業模組系列產品、5G工業CPE家族、邊緣計算網關以及音視頻記錄儀等行業終端產品矩陣,賦能各個垂直行業。比如應用了鼎橋通信5G CPE的旅游觀光巴士,按照其對駕駛員實時監控、車載高清視頻觀看、二維碼或人臉識別檢票乘車等不同的業務主張,分別提供不同帶寬、不同時延等差異化的高可靠數據服務,滿足了網絡需求的按需供應。而除此之外,鼎橋通信產品還已經落地鋼鐵、高清視頻等多個領域。
切片產業發展需要推動產業鏈配套成熟
通過一個模組或者一個終端,切片促使5G將三大場景業務能力創新融合,使不同的業務體驗都可以與網絡做到無縫銜接。但是鼎橋通信也指出,5G網絡作為一種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僅有切片服務還不夠。
一方面從技術融合的角度來看,基于切片的行業專網,還需要結合采用5G LAN、NPN等定制組網能力,進一步為行業客戶提供定制化、差異化、有保障的服務;
另一方面從產業鏈融合的角度來看,需要繼續完善消費者終端和行業終端的切片能力,在業務標識、切片綁定等各方面形成業界統一的共識,進一步完善和增強。
鼎橋通信表示,切片在5G誕生的時候,被認為是一項非常好的技術,但是它也是一個非常新的理念。因此切片從誕生到示范到應用到推廣到落地一定會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同時也還需要運營商、手機廠商、芯片廠商、模組廠商、操作系統廠商和行業設備廠商進一步深入合作,推動產業鏈的配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