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的深入建設,國內的數字化轉型開始進入加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和接觸數字化和智能化,希望借此重塑自身商業模式,找到屬于自己的轉型升級之路。
其實,5G作為一項通信技術,它主要的目標在于開啟“萬物互聯”時代。而連接,只是數字化轉型的起點,畢竟連接的方式可以是很多種,例如Wi-Fi、衛星、4G、NB-IoT、lora等。
企業在建立連接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業務需求——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是為了連接而連接,還是為了需求而連接?
如果是基于需求而連接,那么,“接入無關”的IMS,就成了數字化轉型成敗的關鍵。
▉ 從電路交換到分組交換,IMS應運而生
自從上世紀60年代日本學者梅棹忠夫首次提出信息化之后,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各國普遍接受了這一概念,并投入了大量資源予以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國的信息化起步較晚,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才掀起了第一波信息化建設的高峰。
早期的國內企業信息化,重點建設對象是企業內部行政辦公網絡,包括內部固話網絡、計算機局域網等。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興起,視頻會議、視頻電話系統也逐漸流行起來,進入了不少企業單位。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企業內部信息網絡有三個明顯的發展趨勢:其一,從有線擴展到無線;其二,從低速發展為高速;其三,從多架構網絡發展為統一融合的IP網絡。
公共通信網絡,也有同樣的發展趨勢。一方面,以電路交換為主的傳統PSTN網絡、2G CS移動電話網絡需要進一步向前演進;另一方面,移動上網需求爆發,數據業務崛起,以3G PS、4G LTE為代表的分組交換網絡出現并快速發展,最終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的空前繁榮。
無論是專網通信,還是公網通信,都需要考慮電路交換向IP分組交換進行演進和融合的問題,要想辦法滿足跨平臺多媒體業務的實現需求。
于是乎,一個全新的通信平臺標準出現了,那就是——IMS。
▉ IMS,究竟有什么用?
IMS,全名叫做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體子系統。它最早在3GPP R5版本中提出,旨在為3G用戶提供多媒體服務。后來,到了4G時代,它的技術標準逐漸成熟,得到各大主流運營商的廣泛認可,并在全球范圍內應用普及。
尤其是VoLTE業務的大規模商用與推廣,讓很多人認識了IMS。去年,國內運營商共同發布的5G消息(RCS)業務,再次將IMS推向了舞臺中央。
IMS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它能解決前面提到的融合通信需求?除了VoLTE和5G消息業務,它還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
其實,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命名本身,就已經向我們透露了一部分答案。
首先,IP,代表IMS基于IP承載,完全采用了IP技術。
IMS的核心協議是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會話初始協議)。這是IETF基于Internet量身定制的應用層控制協議。它獨立于底層協議之上,非常開放靈活,具有很強的擴展性,特別適合多媒體通信。
其次,Multimedia(多媒體),是指IMS可以實現多媒體業務。
傳統理解的多媒體業務是語音、圖像、音頻、視頻等。IMS標準,對多媒體業務進行了更細致的劃分,如下表所示:
最后,Subsystem(子系統),表明IMS是整個通信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配合其它網絡,實現功能。例如,IMS與LTE進行配合,可以實現VoLTE。IMS與5G配合,可以實現VoNR業務。IMS與即時消息配合,可以實現RCS?!?/p>
簡單來說,IMS就是部署在IP網絡上的“呼叫服務器”。通過它的控制協調,IP網絡上的用戶就可以互相進行視頻電話這樣的多媒體業務。
IMS的目標,是構建一個與接入無關、支持廣泛多媒體業務的融合平臺,為IP網絡賦能,為客戶需求服務。
也有人說,軟交換不是也具備類似IMS的通信能力嗎?
事實上,軟交換遠不如IMS。軟交換作為程控交換向IP化過渡的產品,沒有統一標準。而IMS是國際確立的下一代通信核心網標準,大家都在積極探索應用落地。不過,受制于專業要求高、投入研發代價大、時間周期長、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因素,IMS至今沒有很好的應用落地解決方案。
▉ IMS的內部架構
IMS的內部架構較為復雜,網元和接口較多,業務流程也比較繁瑣。
從宏觀上來看,IMS體系架構采用分層設計的思想,總共分為四個層次結構,分別是業務層、控制層、傳送層、接入層。
IMS網絡架構圖
這種分層架構,將業務應用、呼叫控制、傳輸承載進行徹底分離,功能之間采用標準的業務開放接口,方便逐步進行部署。同時,它也實現了與接入無關,便于固網與移動網的融合。數據庫進行集中存儲的方式,也利于運維和管理。此外,它還能夠有效支持QoS控制機制和網絡安全機制。
具體網元方面,最需要關注的是CSCF(呼叫會話控制功能)網元。它是整個IMS網絡的核心,支持SIP協議,處理SIP會話。
根據功能不同 ,CSCF分為三種類型:P-CSCF、I-CSCF、S-CSCF。它們在組網時,物理上可以是合一的,也可以分別部署,主要取決于IMS的業務接入方式、接入點位置、業務容量和處理能力,以及用戶業務具體需求等因素。
▉ IMS的垂直行業應用案例
IMS基于自身的平臺能力,可以在包括能源、電力、教育、物流、金融等各行各業滿足用戶的定制化需求,發揮更大的商業價值。
我們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具體看看IMS究竟是如何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的。
國家電網的數字化轉型
眾所周知,國家電網是國內企業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因為業務的需求,該公司在很早之前就建立了公司行政交換網。早期的時候,行政交換網經歷了從模擬交換到數字交換。后來,為了適應打造全球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目標,國家電網行政交換網從程控交換直接跳過NGN,向IMS演進。
2018年,國家電網全面建成覆蓋總部和27家省級電力公司的IMS行政交換核心網,并逐步實現了互聯互通。
如今,基于IMS技術設計的這張行政交換網,滿足了企業即時通信、音視頻會議、智能撥號方面的各種融合通信需求,實現了跨地區、跨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IMS不僅提升了企業辦公業務效率,還大幅降低了運維難度和成本。
對于國家電網公司來說,IMS的價值遠遠不止行政辦公領域。公司的電網核心業務通信能力和安全生產保障能力,也在逐漸被IMS改造升級。
隨著5G和全光網絡的普及,像國家電網這樣的工業、能源企業的通信方式正在發生變革。網絡的帶寬不斷增加,網絡的時延不斷減小,使得以往在科幻片中才可以看到的數字智能生產場景變得觸手可及。越來越多的電網生產數據、經營數據等實時信息,需要多媒體手段進行獲取、傳遞和分析處理。
例如,借助AR頭盔和藍牙手表,以及AR眼鏡等,可以對一線生產人員身體健康狀況進行體征檢測預警,對電子工單執行情況進行跟蹤,進一步基于“四不兩直”和“四個管住”對施工/搶修現場進行安全規范和場景識別,實現按需通信。
既可以通過實時視頻和跨部門視頻會議的形式,尋求后方的技術支持,也可以采集現場的影像信息,發給后方進行分析。這些技術手段,有助于安全生產管控及運檢效率提升,以及故障問題的及時處理,保障電力網絡運行安全。
AR頭盔(鴻天科技)
再例如,借助基于IMS的調度指揮通信產品,支持應急場景下的智慧調度,支持對終端自主加密的安全認證接入,支持保密通信。在圖形化管理下,便于快速構建前后方指揮通道,實現流暢溝通。
多媒體指揮調度系統(鴻天科技)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么國家電網要建設專網,而不是使用運營商的公網呢?
主要是因為公網采用了運營商網絡的設計和建設管理經驗,難以適用于國家電網專網業務和管理特性。此外,公網在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按需定制方面,也不如專網更能符合國家電網公司的需求。
實踐證明,IMS技術作為國際普遍認可的通信技術標準,為國家電網公司“能源互聯網”戰略目標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為電力行業的數智化應用研究探索提供了優質的土壤。
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信息和通信(ICT)高度融合的網絡將是國家電網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沒有標準引領多系統融合解決方案,信息孤島、數據碎片化、網絡煙囪及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等問題很難解決。
對于其它各個行業來說,IMS在國家電網的應用落地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各行業可以基于IMS和5G,打造安全可靠的專網萬物互聯應用場景,解決數字化轉型面臨的終端安全可信接入認證管控、多系統融合難、網絡安全等問題。
▉ IMS的未來
基于扁平化結構的IMS網絡,是固移融合的基礎,也是統一協同的支撐。
全球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國內外運營商的一致支持,都為IMS的持續發展掃清了障礙。IMS現在是世界公認的核心網主流技術標準,是現代通信網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尤其對于政企專網市場來說,IMS面對的是一個藍海。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對IMS有著原生的需求。IMS所賦予的多媒體能力,是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基本出發點。沒有IMS,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無從談起。
目前,除了多媒體會話業務之外,IMS還在電信增值業務平臺、應急指揮調度、企業級融合通信系統等領域進行了廣泛使用,均有優異表現。
IMS廠家方面,華為中興作為一線設備商,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他們主要側重5G網絡及通信運營商應用服務。國外的話,諾基亞貝爾、愛立信、AT&T等公司,都在探索研究IMS的應用落地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新興技術創新型企業,也在IMS領域開始發力。例如鴻天科技(www.hente.cn),主要提供軟硬件分離企業級的輕量化、定制化、應用自主數字化班組的IMS解決方案。該企業專注IMS應用研發十余年,解決了制約應用落地多項關鍵技術,已經申報發明中國及美國專利50余項,2020年實現了全國首個廣電700M電力5G應用落地項目案例。
鴻天IMS核心系統
未來,隨著國家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企業專網通信市場的不斷開啟,相信IMS將會迎來更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