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指引東盟2021年至2025年的數字合作,將東盟建設成一個由安全和變革性的數字服務、技術和生態系統所驅動的領先數字社區和經濟體,2021年1月26日,東盟發布《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以下簡稱《規劃2025》)。本文是針對《規劃2025》的系列評論中的第九篇,將聚焦規劃中的第六項預期行動:“連接商業和促進跨境貿易的數字服務”(后簡稱“數字貿易行動”)。在此前的評論中,筆者已經簡要提及數字貿易行動并對其進行了體系定位,認為該項行動與數字服務行動與數字服務市場行動有邏輯上的延續關系,旨在指導數字服務在國際貨物與服務貿易領域的應用。下文,筆者將詳細地向讀者介紹《規劃2025》對于數字貿易行動的具體架構。
背景:形式與實質并舉的跨境數字貿易發展思路
根據《規劃2025》的調查,東盟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貿易,既依賴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也依賴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并引發了從需求端到供給端技術特征與行為方式的重大變革。基于對國際貿易的重視,東盟敏銳地意識到了互聯網技術對于國際貿易活動的交易標的、交易對象、交易方式乃至背后的生產組織所產生的顯著影響并及時做出了反應。這種反應主要體現在形式與實質兩個方面。
實質上,東盟著力促進數據跨境流動。盡管各國目前對于數字貿易的定義并無定論,但國際數字貿易的本質已成定論:數據的跨境流動。這個本質源于數字經濟時代對于資本形式的革新。互聯網時代,國際數字貿易不再僅將數據作為企業管理的輔助工具,而將其作為貿易的手段甚至標的。數據跨境流動的通道越是順暢,國際數字貿易就越能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之下,東盟自然要緊握數據跨境流動之動脈。于是《東盟跨境數據流動示范合同條款》《東盟數字數據治理框架》等官方文件先后出臺。東盟范圍之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也對電信服務、電子商務著墨甚多,強調限制各國政府實行管制范圍、促進貿易文件數字化等等。而在形式上,東盟則著力促進貿易環節數字化,即加大貿易數據產出,為數據跨境流動提供素材。這一點,正是數字貿易行動的核心與重點。
扶持行動:跨境貿易全面數字化
數字貿易行動項下有五個項目,大致可分為三類。
首先,項目一與項目四旨在提高東盟領域內的電信服務水平,掃除區域內電信服務壁壘并降低電信服務價格。東盟此前曾出臺有關電信服務的自由貿易協定以改善東盟內企業在電信部門的準入門檻,同時降低其他參與國在東盟地區投資的壁壘。這兩項舉措都將進一步推動東盟內電信服務質量發展,并為東盟帶來實質性利益。同時,東盟注意到高昂的國際移動漫游服務費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跨境數字貿易。因此,數字貿易行動還規劃在借鑒歐盟經驗的基礎上,重新審視電信企業的成本和收益,說服各國逐步減少國際移動漫游服務費率。
其次,項目二旨在實現貿易流程數字化,例如貿易單據與物流的數字化。在這一項目中,《規劃2025》引入“貿易自動化”這一概念,并稱東盟各國貿易設施的自動化程度——例如貿易數據交換、邊境自動化程序和跨國界電子支付——差異很大。新加坡和泰國在這方面較為突出。但許多其他東盟國家的自動化水平明顯低于貿易伙伴國家。從相關表述中可以發現,東盟所謂的“貿易自動化”,其本質上是指貿易流程的數字化,即訂立合同、交付單據、貨物清關、貨款支付等各貿易環節的數字化。
最后,項目三與項目五旨在引進工業4.0的標志性技術以實現貿易便利化。東盟認為,如果這些技術能夠成功地應用,那么這將進一步增加貿易并刺激外國直接投資——特別是希望將東盟企業納入其生產價值鏈的跨國企業。為此,東盟選擇與其亞洲的主要貿易伙伴——即中國、日本和韓國——對標,以衡量其在這一領域工作的成功與否。
評估與監測:重點突出,雙線并進
在一個優質的數字服務市場上,高效的跨國數字貿易才有得以生長的肥沃土壤。發展跨國數字貿易需要兼顧兩個面向:其一是促進貿易環節數字化,其二是促進貿易數據跨境流動。數字貿易行動主要聚焦于促進貿易環節數字化,并分三個方向,提出五個項目。其中,項目一與項目二具有首要的重要性。項目一旨在發展電信服務,以加強該地區的貿易數字化;而項目二則關注提高貿易過程中電子貿易票據和物流等環節的數字化。東盟已于2021年初開始上述二項目,并計劃在2021年底前完成。
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東盟認為在對商品和服務的貿易績效進行環境評估方面或遭遇困難。因此,東盟選擇以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反彈程度,以及支持此類活動的典型案例作為關鍵的衡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