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信行業咨詢機構GlobalData發布了各主設備廠家小基站產品的分析報告,華為LampSite在室內小站領域(Enterprise Small Cell)被評為唯一的“leader”,連續3年摘得桂冠。
5G商用兩年,全球已建成超100萬的5G宏基站。下一步,電信運營商必然是希望將5G信號覆蓋的更深、更精準。所以,寫字樓、商場、體育場、火車站、地鐵等室內場景,成為5G時代最重要的場景之一。這些場景的5G業務也從原先toC,逐步擴展到toB,價值不言而喻。
要知道,實現室內覆蓋的方案有多個,包括5G宏基站、室內數字化系統、傳統DAS等。而且,提供室內5G小站方案的設備供應商眾多。那么在該領域,華為是如何連續三年得第一?幫助運營商、用戶帶來哪些價值?
01 GlobalData:持續創新,滿足多場景
據筆者了解,GlobalData分析師在《Huawei Small Cell Portfolio》產品報告中給出了華為LampSite產品競爭優勢的詳細解讀。
分析師指出,華為室內小站在產品系列化方面相比其他廠家做得更好,給了運營商多種(累計多達43種小站產品)選擇空間,以應對不同實際場景的需求。
筆者了解到,華為在3G、4G時代就開始發力小基站產品,積累深厚。在2017年5G商用前兩年,華為開始發展5G室內數字化系統 LampSite。之后華為5G LampSite系列產品成為業界第一個支持全光架構、4T4R、多頻多模的5G室內小站產品,包含160MHz、200MHz、300MHz等系列化pRRU頭端,可以滿足各類場景對于用戶體驗和容量的需求。
可能大家不知道這些不同規格小基站的價值。首先在多頻多模方面,全球有約200家運營商,每家的頻譜資源不同,對小站的需求也不同。比如中國移動5G建設,主要使用160M的2.6GHz頻段。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則通過共建共享,主要是用200M帶寬的3.5GHz頻段。
其次在多場景方面,如工廠、礦場和商場不同場景對小站產品的需求各不相同。工廠等需要更耐用、防火、防爆等,而商場、體育場則需要更高容量、更低成本的方案。這就非常考驗通信設備商的5G小站創新和制造能力。華為能推出如此多規格的產品,可見對客戶需求理解深刻,也擁有強大的產品工程實現能力。
最后在大容量方面,分析師還提到了華為率先將Massive MIMO技術從室外宏站引入到室內小站,基于5G LampSite疊加分布式Massive MIMO創新技術,不僅帶來了泛在千兆的用戶體驗,也有效地把交疊區干擾轉化為增益,大幅提升了小區的峰值吞吐率。這點再次印證華為5G Massive MIMO的領先優勢。
02 市場領先: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
小基站產品要有出色表現,還離不開大范圍的實踐考驗。GlobalData分析師點評華為小基站產品市場強大,部署在體育場以及大型工廠等。截至目前,華為LampSite已在包含中國、歐洲、中東、亞太等在內的全球150多家運營商規模部署。
在國內的toC場景,室內的地鐵場景是5G覆蓋的重點口碑場景,5G高頻段的應用、高容量的需求、多MIMO的部署及隧道環境的特殊性,給運營商網絡的部署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此,近日,廣東聯通采用華為Lampsite,在佛山南海新交通線路完成全國首個基于3.5G 2T 300M RRU方案的商用地鐵隧道覆蓋開通,開通3個100M小區條件下,現場測試下載峰值速率可達到2Gbps,上行峰值速率570Mbps,可有效滿足5G用戶卓越體驗要求。
再看室內體育場場景。該場景在舉行賽事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用戶網絡卡頓、無法使用等情況。對此,今年5月,北京聯通采用分布式Massive MIMO技術配合LampSite 300M超寬頻pRRU頭端,在鳥巢國家體育場實現了下行峰值吞吐率12Gbps的超大容量。
據相關報道,華為室內分布式Massive MIMO創新技術已在中國、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地鐵、火車站、體育場、購物中心、展館、機場規模應用。
在國內的toB場景,今年筆者去了九牧衛浴、三一重工等多個工廠,發現華為小基站方案5G LampSite EE支撐了多個5G工業互聯網應用,包括高清監控、AI檢測、遠程操控、AGV小車等。
如位于北京的三一重工5G全連接工廠,要支持超過300多個分布在工廠內部各處的攝像頭,就需要高達3.6Gbps的上行容量需求,區域容量至少要按照4Gbps規劃,還要兼顧不同高度的多點位覆蓋和減少信號干擾。
對此,華為提供了面向行業場景的5G LampSite EE室內數字化解決方案,采用300M大帶寬模塊,并開通分布式Massive MIMO特性(最高可達虛擬64T64R多通道能力,上行速率是普通4T4R小區4倍),可有效滿足機器視覺、5G攝像頭、數據采集等智慧工廠大上行業務需求。
在海外國家,如東亞的韓國,6月24日,知名網絡評級機構IHS Markit發布了韓國運營商5G網絡測試數據報告。運營商LG U+在本次5G多個維度排名中表現亮眼。比如在5G可用性方面,LG U+在全球排名表現最佳,尤其在韓國首都首爾,LG U+的5G可用性達到95.2%。
據悉,在室內5G建設方面,LG U+就引入華為采用分布式Massive MIMO技術的5G LampSite方案,使得小區容量得到大幅提升:通過O2I(室外打室內)方案使得室內靠近窗戶(室內淺層)區域的網絡性能提升了20%以上,室內中間(室內深層)區域的網絡性能提升了30%以上,信號覆蓋也提升了5dB以上。
03 未來可期:強大5G室內小站助運營商成功
運營商5G覆蓋從開始的廣覆蓋,到現在的熱點覆蓋、深度覆蓋,兼顧容量和覆蓋,重視室內。從宏觀覆蓋的角度來講,運營商5G這兩年在室外建設,已基本上滿足全國所有城市覆蓋的要求,接下來需要逐步投入更多范圍的室內建設。
從5G業務發展角度看,一方面室內本身就是5G流量高發地,對小站需求越來越旺盛。另一方面由于5G室內覆蓋部署范圍擴充,從原先的toC逐步擴展到toB領域,所以小站產品更加重要。
近兩年,5G小基站支撐了國內首個5G機場、5G地鐵站、5G智慧酒店、5G全連接工廠等,證明自身的價值。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預計2026年全球5G小型基站市場將超過5G網絡市場份額的90%。
我們看到全球有20多家通信設備企業在提供5G小基站產品。如上所分析,華為積極投入室內小站方案研發,厚積薄發,受到分析機構認可。
記得華為高層曾介紹,華為從2009年投入重金進行5G技術研究,截至2019年投入高達40億美元5G研發經費。這也是華為在面對外部復雜環境時,無懼挑戰、穩定發展、保持領先的關鍵。
在筆者看來,華為5G小基站加上5G宏基站和桿微站(街邊站EasyMacro 3.0、針對小區的BookRRU),實現5G立體組網,可以助運營商為toC和toB用戶提供一致性的5G體驗,真正助力運營商5G業務成功。
展望未來,隨著5G用戶及流量占比的不斷提升以及各行業應用的持續落地,運營商和設備商將會更加關注5G室內小站的發展與創新,室內小站產業“春天”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