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星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2018年三星在其晶圓代工論壇上稱,其要晶圓代工領域追趕臺積電;緊接著三星又在CIS領域發力,并試圖挑戰該領域龍頭索尼的市場地位;除此之外,三星還在布局手機SoC、汽車芯片等領域……
在今年當中,根據ICinsights的報告數據顯示,在 DRAM 和閃存需求激增和價格上漲的推動下,三星再次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供應商。另外,根據telecomtv的報道顯示,三星已經決定現在是時候加大投資,以確保其能夠處于全球技術領先的地位,為此,他們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在廣泛的領域投入 240 萬億韓元(2050 億美元),包括電信,特別是 5G/6G,因此他可以“引領 Covid 后的產業重組”。
以上的種種現象似乎都在顯示,三星正在多個“新”領域中發力,他以一個追趕者的形象開始擴張其在半導體領域的版圖。但從近期的消息看,三星這位“追趕者”也受到了其他公司的“阻擊”,并向他們發起了挑戰。
存儲市場的變化
存儲業務是奠定三星半導體市場地位的基石,其能夠兩度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也是得以于其存儲業務的推動。從市場地位上看,根據TrendForce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各大廠商存儲芯片營收數據顯示,韓國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美光科技三大廠商共占全球存儲芯片市場份額的76%。其中,三星占據市場份額最大,達38%。
(圖片來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但近段時間,我們接連看到,三星在這一傳統領域的優勢開始接連受到了其他存儲廠商的挑戰。而這可以從去年SK海力士收購英特爾閃存業務的動作說起,根據當時的報道顯示,SK海力士將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及存儲業務,以及位于中國大連專門制造3D NAND Flash的Fab 68廠房。而按照當時的市場份額來看,本次收購成功后,SK海力士在全球存儲市場的市場份額將超過20%,成為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NAND Flash廠商。
(圖片來源:TrendForce)
從TrendForce發布的數據來看,SK海力士通過收購英特爾的業務使之在閃存業務上的市場地位急速提升,從整個市場來看,閃存市場的前兩名也將由韓國廠商占據,他們兩個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也將超過整個閃存市場的一半。或許,SK海力士的這一步不僅旨在縮小與三星之間的差距,也為當時排名第二、第三位的鎧俠和西部數據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強強聯合在近幾年的半導體行業當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西部數據計劃收購鎧俠或許也是其他存廠商對韓國存儲產業的一次反擊。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顯示,全球第三大閃存芯片廠商美國西部數據打算并購排名第二的日本鎧俠,若并購成功,西部數據將掌握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可以與三星在閃存芯片市場的份額上一爭高下。
除此之外,存儲領域的另一個巨頭——美光也在不斷向三星發起挑戰。以閃存市場為例,從進程上看,美光已開始批量生產先進的176層NAND閃存,早于三星之前。從市場份額變化上看,根據日經亞洲在今年5月的報顯示,美國存儲廠商美光正在挑戰三星電子在半導體存儲行業的地位。美光和三星電子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三星電子的半導體業務營業利潤率為18%,美光則達到了20%。而且近5年來,三星電子在DRAM和NAND閃存產品的市場份額都有所下降,美光則分別上漲了3%和1%(但從總體上看,三星和美光之間的市場份額占比,依舊是三星占據優勢)。
(圖片來源:TrendForce)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三星的存儲市場地位正在被其他龍頭廠商所覬覦,尤其是受惠于新興市場對于閃存產品的需求,使得眾多龍頭廠商都開始針對該領域做出了新的布局,除了他們之外,包括長江存儲等新秀的崛起,對存儲市場來說都將是一輪新的變局。而當這一系列收購和布局塵埃落定之后,我們或許會看到一個新的存儲市場格局。
CIS領域的同臺競技者
CIS被三星視為是擴大其在半導體領域影響力的重要市場之一,他們在這個市場中的地位僅次于索尼,一直以來,我們看到的消息也都是三星在試圖縮小與索尼的差距。為此他們不僅針對汽車CIS領域做出了布局,并且還聯合了聯電企圖擴大他們在CIS領域的地位。
從三星在CIS領域的規劃來看,2013年他們所發布的ISOCELL技術,為其打開了在手機CIS領域的市場,此后,由于人工智能的來臨,新興應用對于CIS的需求量增加,于是,三星在CIS方面又針對汽車、安防等領域進行了擴展。但在這些領域當中,三星除了要追趕龍頭以外,其他CIS廠商的崛起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先引領CIS領域崛起的手機市場來看,在今年6月Yole Développement發布的有關CIS市場的最新報告顯示,索尼是受華為禁令影響最大的CIS企業,該企業的CIS收入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大幅度下降。Yole分析,三星和豪威科技則從索尼的滑落中獲益匪淺。也就是說,三星和豪威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成為互相較量的競爭者。
我們在此前的報道中就提到過,三星電子在圖像傳感器市場采用了兩項策略,包括采用更先進制程技術,以及更具競爭力的訂價策略。以手機CIS市場為例,也有CIS廠商正在試圖通過采用更先進的工藝來提高產品的性能——豪威科技在今年5月推出了全球首款 0.61 微米像素高分辨率CMOS圖像傳感器 OV60A,公司稱,該產品將顛覆下一代手機相機的功能。根據其官方微信介紹,OV60A可提供6000萬像素分辨率,支持4K視頻和EIS功能。
于去年進入手機CIS的思特威,在今年也對其手機CIS產品線做出了升級——不久前,他們正式推出了其首顆基于QCell技術的1600萬像素消費類系列智能手機應用Cellphone Sensor (CS) Series圖像傳感器產品—— SC1600CS,該產品作為思特威成功量產的首顆1.0μm像素尺寸CIS,力求為智能手機前置攝像頭提供高品質的成像性能。
而針對汽車領域所用到的CIS來說,三星或許要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化的趨勢,為國內CIS廠商帶來的發展機會。而對此,國內廠商也加緊了在汽車CIS領域的布局。
前不久,JLSemi 景略半導體與韋爾股份達成了戰略合作,兩者旨在車載視覺技術領域展開合作,攜手為下一代智能汽車提供端到端高速圖像數據的傳輸,處理和網絡通信解決方案;在今年4月思特威也正式推出了其面向車規級的Automotive Sensor (AT) Series片上ISP二合一圖像傳感器SC120AT,以及車規級Raw Sensor SC100AT。
除此之外,從今年登錄科創板的格科微的計劃中看,他們也在計劃向高端產品市場的進軍。根據格隆匯的報道顯示,格科微將推出高信噪比和高性價比的5M 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小于1μm 的圖像傳感器像素和新型 BSI 工藝和電路技術,以現實背照式亞微米高像素 CMOS 圖像傳感芯片研發及產業化。
這些企業雖然沒有對標三星在CIS領域的發展,但他們所布局的市場都具有一定的重疊,這也說明,這些同臺競技者,也或將成為三星的潛在對手。
SoC市場的亂斗
相對于三星在CIS、晶圓代工市場的高調的表現,他們在SoC市場的聲音顯得低調了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三星在這個市場當中也具有相當的實力。
根據phonearena在去年的報道顯示,三星銷售的Exynos芯片比蘋果的A系列芯片多,僅次于高通和聯發科。在今年當中,路透社報道稱,谷歌的Pixel 6手機將使用三星的5G modem芯片;此外,在COMPUTEX 2021 上,AMD 也透露,公司將與三星合作開發新一代 Exynos SoC…
從產品升級的方面看,三星LSI在今年1月推出了全新的Exynos 2100旗艦SoC。anandtech稱,這款新芯片對三星的芯片部門來說非常特別,因為它標志著與過去的迭代設計有所不同——這是三星第一款不使用自己的內部CPU微體系結構,而是依靠Arm的Cortex內核(例如新X1)的SoC。
可見,三星在SoC市場也在不斷成長。但在他們成長的同時,也有其他廠商在該領域中迅速發展,中國廠商也是搶奪三星SoC市場中的一部分。
根據第三方咨詢服務機構CINNO Research的報告顯示,今年5月份,紫光展銳手機SoC芯片業務異軍突起,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暴漲超6346.2%(60多倍),成功反超三星,首次躍升成為中國該市場前五大芯片廠商。
除此之外,中國手機廠商例如小米、OPPO、VIVO等也開始向手機芯片拓展,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是以ISP芯片作為起點,但也不難推測,他們未來可能都會向著SoC方向發展。而這些潛在的后起之秀,或許有一天也能與三星展開新一輪的較量。
寫在最后
三星近些年來針對半導體領域的布局越來越大,除了上文我們提到的領域之外,他們在晶圓代工領域,第三代半導體領域也均有部署。在這些不是“第一”的領域他們在力爭龍頭位置,在還沒有涉足的領域,他們在力圖打開市場缺口。我們看到,在三星瘋狂追趕半導體市場的同時,他們也成為了其他廠商追趕的目標,這或許也是每個能位居“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所要面臨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