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以來所大力宣傳的諸多應用,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失敗,因為他們故意夸大了5G的技術,卻故意忽視了5G的弊端。他們說5G的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足以讓許多行業都實現互聯化,然而5G的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都需要更寬的頻段以及高頻頻段,5G毫米波才能達到5G標準的理論技術水準。
然而現實是5G毫米波技術需要耗費巨資建設龐大數量的5G基站,目前從三大運營商建設5G網絡可以看出,即使是5G厘米波技術需要的5G基站數量比5G毫米波少得多,運營商依然無法承受,最終中國移動選擇了700MHz建設5G,只要48萬座700MHz 5G基站就足以覆蓋全國,然而如此一來5G的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就成為虛幻。
另外隨著5G工業互聯的推進,業界終于清楚認識到了所謂的超低時延僅僅是指5G手機到基站,而基站到服務器端的20多毫秒時延無法克服,這個時延的存在讓工業互聯、遠程手術的同步成為泡影。如今他們終于認識到了,5G只適合用于遠程醫療的診斷、病例互傳等,然而這些其實4G同樣可以達到。
5G正式商用不過兩三年時間,全球各國地區都在盡全力部署5G網絡。中國對5G網絡的布局也從未停下腳步,目前已經建成世界最大的5G網絡,鼓勵高新科技企業發展5G應用,讓曾經萬眾期待的萬物互聯具象化。毫米波作為5G的重要部分,也是產業努力的放心。高通作為無線科技引領者,對于5G的研發、商用和實現規模化,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通方面表示,如今5G創新正處于數字化變革的中心,毫米波是不可或缺的技術。高通十幾年來對5G毫米波技術的投入與研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技術。5G的商用及對各行業生態發展的推動,就是最好的例證。時至今日,5G已經不再是紙上談兵,但5G還有更多可能待開發。高通的宗旨就是,攜手全球5G產業聚焦5G毫米波,聯手合作伙伴擴展5G生態系統,并利用5G毫米波技術不斷豐富5G終端和應用,惠及更多行業和消費者。尤其是高通深耕中國市場30多年,已與中國大多數先進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日后,高通與中國友商的合作將會有更加緊密的合作與聯系,小到智能手機,大到智能汽車,這些都是毫米波實現熱點覆蓋的最佳應用場景,也是高通能夠完美演繹并釋放5G毫米波技術的舞臺。
5G的發展趨勢有兩點需要關注,一個是2019年到2026年移動流量預計增長665%;一個是5G不同于以往的通信技術,將對眾多ToB行業產生影響,移動生態將拓展至精準農業、建筑和采礦、數字化教育、遠程醫療、智能制造、智能零售以及智慧城市等諸多行業當中,預計到2035年,5G將為全球創造13.1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在這些趨勢發展的過程中,5G+AI、邊緣云、5G 毫米波、XR等技術將成為重點。5G在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也就是更多的探討“怎么樣”應用的問題,幫助企業清晰地知道5G能夠為生產制造帶來怎樣的幫助,企業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5G解決方案。他介紹了5G的三個應用場景,第一、極致移動寬帶;第二,海量物聯網;第三,超可靠低時延通信。還解析了五個5G解決方案,一,5G企業專網;二,許可、共享和免許可頻譜;三,超低時延通信(URLLC);四,時間敏感網絡(TSN);五,定位應用。
近期美國消費者吐槽他們享受的5G服務是假5G,原因5G網絡覆蓋太差,以及5G的數據傳輸速率太低了,與4G相比提升極為有限,這一切源于美國采用5G毫米波技術。
目前全球的5G技術雖然號稱是統一的5G技術,不過美國所采用的5G技術和其他國家的5G技術還是有區別的,美國運營商所采用的是5G毫米波技術,而主流的5G卻是5G厘米波技術。
5G毫米波和5G厘米波的差異主要有兩點。5G毫米波可以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和更低的時延,但是覆蓋效果太差并且容易被阻隔,甚至連雨滴都會阻隔5G毫米波的信號;5G厘米波則恰恰相反,覆蓋效果好,但是時延卻很難達到5G標準的理論時延,數據傳輸速率也較低。
此前各方在宣傳5G技術的時候都喜歡強調5G的超低時延和高速數據傳輸速率,不過在實際運營中,運營商卻發現考慮到成本問題,還是5G厘米波更實際,而且即使是5G厘米波技術也因為5G基站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過高而難以承受,中國移動如今更選擇低頻的700MHz建設5G網絡,大幅減少5G基站的建設數量,顯然成本是運營商的優先考慮,而5G技術的優勢已被放到次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