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傳感器“ target=”_blank“>智能傳感器都是大家的關注焦點之一。因此針對大家的興趣點所在,小編將為大家帶來智能傳感器發展趨勢以及作用的相關介紹,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一、智能傳感器引言
智能傳感器從其功能來說是具有一種或多種敏感功能,能夠完成信號探測、變換處理、邏輯判斷、功能計算、雙向通訊,內部可實現自檢、自校、自補償、自診斷、具備以上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器件。
從使用的角度,傳感器的準確度、穩定性和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長期以來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硬件方面,雖然人們不斷利用新材料研制敏感器件,改進傳感器芯片的制造工藝方法來提高芯片的質量以及通過外電路補償方法來改善傳感器的線性度、穩定性和輸出漂移。
二、智能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外傳感器產業正處于由傳統型向新型傳感器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特別是隨著”工業4.0“的深入推進,傳感器開始向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仿生化等模塊化方向發展,低功耗、低成本、標準化、長壽命等產業化特征趨勢也日益明顯。
1、微型化。微型傳感器是基于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MEMS技術,利用微機械加工技術將微米級的敏感組件、信號處理器、數據處理裝置封裝在一塊芯片上,具有體積小、成本低、便于集成等明顯優勢,并可以提高系統測試精度。現在已經開始用基于MEMS技術的傳感器來取代已有的產品。隨著微電子加工技術特別是納米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傳感器技術還將從微型傳感器進化到納米傳感器。微型傳感器的研制和應用將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推廣使用。
2、數字化。智能化傳感器是由一個或多個敏感元件、微處理器、外圍控制及通訊電路、智能軟件系統相結合的產物,它兼有監測、判斷、信息處理等功能。與傳統傳感器相比,智能化傳感器有諸多優勢,比如它可以確定傳感器工作狀態,對測量資料進行修正,以便減少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引起的誤差;它可以用軟件解決硬件難以解決的問題;它可以完成資料計算與處理工作等,而且智能傳感器的精度、量程覆蓋范圍、信噪比、智能水平、遠程可維護性、準確度、穩定性、可靠性和互換性都遠高于一般的傳感器。
三、智能傳感器將起推動作用
智能傳感器作為廣泛地系統前端感知器件,既可以助推傳統產業的升級,例如,傳統工業的升級、傳統家電的智能化升級;又可以對創新應用進行推動,比如機器人、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無人機、智慧家庭、智慧醫療和養老等領域。
在工業領域,傳統企業面臨人力成本提高、市場需求下降等問題,傳統企業開始從勞動密集型轉向自動化、智能化。在整個轉型中,智能傳感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傳統工業的轉型升級。
2015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1100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211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但是由于國內傳感器企業技術水平、生產工藝、規模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導致國內傳感器市場高度依賴進口。特別是高端傳感器方面,由于種類多、跨學科研發技術水平高、開發成本大,企業不愿承擔開發風險,造成我國高端傳感器基本依靠進口。2015 年,我國中高端傳感器進口比例達到80%。
智能傳感技術是智能制造和物聯網的先行技術,作為前端感知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上便是小編此次帶來的有關智能傳感器的全部內容,十分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或者更多精彩內容,請一定關注我們網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