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服務是一個點,如果一個公司只做設計服務的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上海芯聯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余可表示,除了提供芯片設計服務,芯聯芯還有兩項業務布局,自主IP和Fab流程優化。據余可介紹,芯聯芯的優勢在于跟Foundry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協助其底層優化與IP轉化后芯片良率的提升。
芯聯芯是一家新銳公司,成立僅2.5年之久。2019年,芯聯芯從Wave Computing公司和MIPS公司取得MIPS中國區(含香港、澳門)獨家商業經營權,并獲得MIPS CPU底層架構、所有內核授權及轉授權。成立以來,芯聯芯致力于MIPS CPU IP技術的研發和創新,為客戶提供一站式SoC芯片定制,以及Fab流程中CPU內核效能優化服務。該公司擁有豐富的解決方案,主要面向人工智能、智能語音、監控、汽車及自動駕駛、物聯網和通訊等多個領域。
“目前來講, MIPS在中國所有的權利都是屬于芯聯芯的,包括所有的代碼。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余可看來,MIPS可以實現完全自主可控,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只是苦于沒有良好的生態支撐。余可表示,未來MIPS也將往開源這個方向走,積極構建MIPS軟件生態。
在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蓬勃發展的趨勢下,芯聯芯憑借著其自主可控的MIPS IP以及和晶圓廠的密切合作,預計至2025年將會實現14億顆芯片的授權。芯聯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何薇玲表示,芯聯芯希望在2030年之前,能夠達成僅僅CPU芯片授權便突破每年14億顆的目標。
“芯片IP化”與“IP芯片化”已經成為該公司芯片設計服務的特色。余可表示,驗證是IP的關鍵,否則就算IP在模擬時沒有問題,到真正跑起來的時候就不一定了。芯片里時序問題也很重要,并不是簡單的A=B+C。何薇玲也強調,在IP領域,無論是軟合作還是硬合作,只要硅驗證就是好IP。經過驗證的IP等于擔保過的設計,最起碼能保證客戶產品成功率達到50%以上。芯聯芯不會讓客戶去冒風險,更不會拿客戶當小白鼠。
近年來,集成電路產業國產化替代的呼聲日益高漲。在車軌和鐵道領域,中國亟需實現國產自主可控,這也是芯聯芯未來發展的方向。無論是基于硅驗證的IP,還是與Foundry的緊密合作,芯聯芯旨在通過其獨特的芯片設計服務改變國產汽車芯片的未來。同時以其自主可控優勢融入本土產業鏈,為中國市場提供經過硅驗證的CPU與GPU IP產品。
另一方面,國產化替代只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國產企業應該走向國際。一直以來,芯聯芯在服務中國市場的同時,持續發力全球市場。何薇玲表示,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每一顆CPU要干凈,所有的專利要干凈,所有的授權要干凈,所有的標準都符合國際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