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前沿趨勢的把握,測試測量廠商感知通常會更敏銳一些。因為從研發、原型驗證到實際上線,都需要測試測量的工作貫穿其中。現在測試測量廠商也不再是單純的儀器商,而是行業解決方案的使能者。是德科技大中華區市場總經理鄭紀峰認為,作為測試測量行業企業不能說是超前于某些產業發展的,但卻一定是和產業密切同步發展。在疫情推動的數字化轉型的諸多場景里,是德科技就全程參與其中,和不同的行業領袖伙伴一起思考和探案未來的可能和方向。在近日召開的Keysight World同期,是德科技召開了線上媒體溝通會,多名發言人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端云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的未來教學方式
對于測試測量廠商而言,和教育產業是密不可分的。從普通大學生的培養到前沿科研項目的支持,都需要測試測量廠商的參與。而近年來的疫情,推動著整個大的教育行業轉到線上教學的方式。但其實對于EE的課程而言, 包含著大量的實驗,往往需要多種不同的設備進行實地操作,并且反復地進行輸入輸出調整,實時觀察輸出效果,這些都是純線上教學尚難解決的問題。據悉,是德科技在疫情期間已經和清華大學進行了一些遠程實驗的嘗試,并且收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反饋。
根據是德科技與合作伙伴進行的市場調研結果:10%的教育從業者認為疫情過去之后應該回歸到主流的線下教學,因為線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有20%的教育從業者認為應該盡量往線上遷移;絕大多數、即70%的教育從業者則認為未來將會是一種均衡式的線上和線下混合教育模式,即“全生命周期”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將不僅僅是在大學,而是會覆蓋到未來職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這樣的一些信息傳遞到是德科技這里來,也激發了我們對于整個教育行業及我們相關產品線的一系列思考。”是德科技大中華區政府與服務市場經理李堅分享到,“是德科技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方案。”
首先是“智慧教學系統”(Smart Bench Essentials Series),這是針對大學的基礎電子、電工教學的一個混合遠程教學方案。“我們把整個體系進行了一個改造,特別是整個網絡體系、控制體系,包括我們的工作臺的控制體系都發生了變化,可以形成一種混合的模式,原有的方式繼續保留,但我們的客戶端可以通過云接入到實驗室里面,這個客戶端不管是實驗室的管理人員還是演講老師、代課老師還是同學,其實都可以通過遠端接入的方式進到這樣的中央實驗室里面去。這次我們推出了這樣一個方案,是因為傳統的方案其實并不能夠滿足這樣一種所謂的云化,一種遠程教學的體系。所以為了滿足這樣一個需求,我們專門推出了一系列硬件和軟件產品。硬件產品包含示波器、多功能信號發生器、多功能表,還有大功率電源輸出。同時還有一個稱之為Bench View的控制平臺,把整個工作臺們、實驗室、管理服務器給控制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李堅分享到。
如下圖所示,中間是一個中央實驗室;左邊是用于實驗室管理的服務器,同時作為一個網關服務器,承接外部客戶端的接入;右邊是多個不同的工作臺,工作臺包含了四大硬件設備和Bench View平臺。是德科技還特別設計了一個多功能切換矩陣功能,來確保學生在線上的手工接線能夠獲得和線下接近的體驗——被測物的各個信號能夠通過自動可配置的開關矩陣接入到測試系統中去,從而能夠在遠程實現一個多實驗項目的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是德科技智慧教學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硬件層、中間層和接入層上做了適當的分離設計,其他的接口都是開放的,老師可以在上面進行二次開發,這樣其實就提高了整個平臺的一個拓展性,給予了老師更多的課程定制的可能。
無縫的連接、彈性的網絡
據是德科技大中華區無線市場部經理白瑛介紹,5G在未來五到十年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中仍然、并且必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移動通信將會發生三個顯著變化。
第一是網絡現代化:軟件化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移動運營商可以根據實時需求擴大覆蓋,同時能夠靈活和有組織地去進行網絡配置。未來網絡將繼續朝著軟件化、虛擬化和開放化的方向發展。
第二是新的應用場景和業務模式的出現:從Release16到Release17,5G的新功能進一步增強;分配了更多的頻譜和帶寬,與此同時還提出要非地面網絡的連接服務,比如NTN;同時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對網聯汽車的標準制定。5G其實提升了“邊緣端”的數據傳輸速率,解鎖了更多場景。與大家理解的新場景不同,并不僅僅是AR和VR等,很多和普通移動通信不太相關的傳統業務,例如零售業、金融業、制造業、物流業等等在5G的有效推動下都會進行業務模式和形態的革新,對于創業者而言這里面存在著可待探索的機會。
第三是6G的預研和基礎架構的建設:真實的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通過機器甚至普通PC連接,從而形成了人類、機器以及虛擬世界之間的互聯——真正的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這將對網絡提出全新要求,例如網絡需要具有自組織能力,網絡要具備虛擬化功能,有虛擬機器可以幫助進行維護、監測以及升級等等。隨著Release18工作的逐步展開,關于6G的理論研究、物理設計、波形設計都會大踏步向前展開。
網絡發展向更高速和無縫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會變得愈發重要。因為網絡安全將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人,而是關系到這個人所關聯的組織、公司、甚至政府機構等等。所以這就對于網絡提出了具備彈性的要求,這是是德科技看到的另一個機會。 白瑛表示,如何做到預防,如何保證網絡有一定的彈性,同時網絡要可以實現自我監控,還能進行自我修復,還要能夠對自己的網絡漏洞進行壓力測試,這是另一個維度的問題。隨著ICT技術融合,5G網絡安全不再是一個單純的IT的問題,而是 一個ICT綜合的問題。所以像是德科技和其他網絡合作伙伴,在思考下一步的商業戰略、如何確保商業成功的之前,先要考慮如何構建一個具有彈性的、能夠有效防止或者確保網絡安全的網絡機構,在ICT三者技術融合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向前發展。
###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大機遇方向之外,隨著數據速率提升 ,海量數據產生的大數據時代蘊含著新的機遇:包括云經濟時代、PAM4和相干光的崛起、數字接口新標準之爭、邊緣計算等等,是德科技也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行布局。另外在最前沿的量子計算領域,是德科技也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先后收購了Signadyne、Labber和Quantum Benchmark,目前已經可以實現量子糾錯、量子抑制、量子優化,為量子計算商業化做好了基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