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底,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工業設備總數達到7600萬臺(套),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800個。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5G+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斷向縱深擴展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需要繼續完善產業生態,拓寬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加速推動產業應用能力的成熟。未來,要以標桿企業、樣板工程為抓手,大規模復制推廣成功經驗,推動“5G+工業互
聯網”應用向系統化、多樣化發展。
“5G+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斷向縱深擴展
隨著5G商用步伐的加快,工業互聯正在成為5G應用的熱土。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當前,“5G+工業互聯網”創新活躍,應用不斷豐富。“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探索也在多領域提速。
如何看“5G+工業互聯網”的這些新變遷?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研究員李佳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G+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斷向縱深擴展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順應數字經濟時代萬物互聯的發展趨勢,傳統產業降本提質增效的關鍵就是借互聯網發展東風。
“例如采掘、紡織、鋼鐵等行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加速轉型升級,可以建設無人化工廠提高生產效率,通過高速泛在網絡實時監控生產狀況保障安全,應用更精密的機器視覺質檢嚴控產品質量。從區域發展來看,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均結合地區資源稟賦和發展情況,制定了‘5G+工業互聯網’相關支持政策,積極推動制造業和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加速數字化轉型,打造更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預計在發達地區和龍頭企業的先行先試和示范效應下,未來會有更多行業深入實踐,涌現更多元化的應用場景。”李佳璐說。
拓寬“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
5G的三大應用場景是增強移動寬帶、低時延高可靠和海量機器類通信。其中,后兩個場景主要面向工業等實體經濟行業需求設計。如果將5G的三大場景引入到工業互聯網中,便能夠解決工業互聯網對基礎網絡信息技術的需求,進一步提高運行速率與安全性。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G+工業互聯網”可以推動我國工業制造業的集群化發展,對強鏈、補鏈、延鏈有積極作用,但是全面落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多元化、復雜化的新型場景對網絡的規劃、建設、維護、優化等工程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既有生產分工體系和商業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沖擊。“目前,需要繼續完善產業生態,拓寬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加速推動產業應用能力的成熟。”
李佳璐認為,當前“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在以下兩個方面亟待改善。
一是5G網絡建設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從政策端看,雖然當前國家、地方都出臺了“5G+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支持政策,但真正投入到5G網絡建設中的物力和財力仍有一定欠缺;從應用端看,5G網絡商用進程仍在初級階段,尚不能通過規模化建設降低網絡成本,很多中小企業無法承擔高昂的費用而降低了應用的積極性。
二是“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仍需豐富。當前,工業互聯網在大部分行業仍處于探索周期,更多應用于單一的生產制造環節,還未形成成熟的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