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模擬芯片龍頭德州儀器(TI)宣布,將于2022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簡稱“德州”) 北部謝爾曼(Sherman)啟動新的12英寸半導體晶圓制造基地興建工程。
眾所周知, 近些年來工業和汽車市場的半導體需求持續增長,這一趨勢還會在未來持續延長,TI計劃在新基地處新建設四個晶圓制造廠以滿足逐年產生的市場需求,據悉,前兩個工廠將于2022年動工。
德州儀器董事長、總裁及首席執行官譚普頓(Rich Templeton)先生表示:“德州儀器未來在謝爾曼工廠制造的 12 英寸晶圓將用于模擬和嵌入式處理產品的生產。這是我們長期產能規劃的一部分,旨在繼續提升我們的制造能力和技術競爭優勢,滿足未來幾十年內客戶的需求。我們對北德州的承諾超過了 90 年,這一決定彰顯了我們在謝爾曼社區的深度合作和投資。”
預計,第一座晶圓制造廠最早會在2025年開始投產。如果最終該基地的4座工廠全部建成,其總投資額將達到約300億美元,并可逐年直接創造3000個工作崗位。
新的晶圓制造廠將加入德州儀器現有的12英寸晶圓制造廠陣營,包括德州達拉斯(Dallas)DMOS6;德州理查森(Richardson)的RFAB1和即將竣工預計于2022年下半年開始投產的RFAB2;以及德州儀器最近收購的位于猶他州李海(Lehi),預計于2023年初投產的LFAB。
12英寸晶圓廠成“香餑餑”
在目前“缺芯”行情持續難緩解的局面下,擴產成為了廣大芯片廠商的優選。但不可能在短時間就能把晶圓廠建好并立即把產能釋放出來。建造一個大型晶圓廠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追求先進工藝的12英寸晶圓廠的初始投資約為100億美元,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來自設備支出。所以,芯片制造商不會隨心所欲地建造晶圓廠。他們需要讓晶圓廠保持足夠的開工率才能獲得有效利潤。他們與客戶之間需要做很多規劃和預測。
根據SEMI提供的最新數據,8英寸晶圓廠的數量預計將從2020年的212個增加到2022年的222個。相比之下,12英寸晶圓廠的數量預計將從2020年的129個增加到2022年的149個。12英寸晶圓廠的增加難度很大,主要是因為生產線需要更新且更昂貴的設備。因此,SEMI表示,12英寸晶圓廠設備支出預計將從2021年的780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880億美元。
目前看來,除了德州儀器以外,還有一些非常值得關注的在建晶圓廠項目,比如臺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落地12英寸晶圓廠,英特爾將在亞利桑那州的12英寸晶圓廠,中芯國際在北京、深圳兩地擴產新建的12英寸生產線,以及日本的鎧俠,韓國的三星,接下來都有新建12英寸晶圓廠的想法。